真菌感染乳头癣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引发,发病与局部潮湿多汗等因素相关且免疫力低下者易患,临床表现为乳头部位红斑丘疹等伴瘙痒脱屑等,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及真菌学检查,主要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需选温和外用药并遵医嘱,孕妇需谨慎选药局部外用为主,哺乳期女性选对婴儿影响小的外用药且注意清洁乳头避免婴儿接触。
一、定义与病因
真菌感染乳头癣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乳头部位皮肤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其发病多与局部潮湿多汗、皮肤屏障受损、接触传染源(如共用毛巾、衣物等)等因素相关,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罹患。
二、临床表现
乳头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不同程度瘙痒、脱屑,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渗液、皲裂,影响乳头外观及局部皮肤功能,部分患者可因搔抓导致继发感染。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依据乳头部位典型的红斑、丘疹等皮损表现初步判断。2.真菌学检查:通过皮肤刮屑进行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药物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常见有酮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抗真菌外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皮肤发育的强效药物,用药前需咨询儿科医生,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孕妇:需谨慎使用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评估药物对胎儿影响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以局部外用为主,尽量减少全身用药风险。
哺乳期女性:用药时需考虑药物是否经乳汁传递影响婴儿,优先选择局部外用且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真菌药物,用药后注意清洁乳头,避免婴儿接触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