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管炎的易感人群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艾滋病患者)影响者、长期留置医疗器械者及胃肠道手术和放疗影响者,真菌感染途径有内源性(体内共生真菌增殖侵袭)和外源性(接触环境致病性强真菌进入),其中外源性感染比例相对较小。
一、易感人群相关因素
(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这类药物会显著抑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使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大幅下降,真菌容易在食管部位定植繁殖引发感染;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同样易导致真菌性食管炎发生。
2.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机体几乎丧失了对真菌的抵御能力,是真菌性食管炎的高危易感人群。
(二)器械操作及治疗相关因素
1.长期留置医疗器械:长期留置鼻胃管、食管支架等医疗器械的患者,医疗器械会破坏食管黏膜的完整性,为真菌提供了附着和定植的条件,增加了真菌性食管炎的发生几率。
2.胃肠道手术及放疗影响:进行过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后食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局部防御机制减弱;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放疗会损伤食管黏膜,使食管黏膜的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真菌性食管炎。
二、真菌感染途径因素
(一)内源性感染
人体体内本身就存在少量真菌,在上述易感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体内原本处于共生状态的真菌(如白色念珠菌)会大量增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袭食管黏膜引发感染,这是真菌性食管炎内源性感染的主要机制。
(二)外源性感染
接触到环境中致病性较强的真菌,如曲霉菌、毛霉菌等,通过口咽等途径进入食管,在易感人群的特定条件下定植于食管黏膜导致感染,但相对内源性感染来说,外源性感染在真菌性食管炎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