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致严重累及皮下组织和筋膜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的疾病,病因有病原菌感染及糖尿病、免疫抑制、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胀热痛等迅速进展伴全身中毒症状,诊断依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早期广泛清创并选用敏感抗生素,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密切监测等,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老年人需加强营养支持等预防并发症。
一、定义
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皮下组织和筋膜,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二、病因
1.病原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A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皮肤破损(如外伤、手术切口等)后细菌入侵引发感染。2.高危人群因素: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增加感染风险;免疫抑制人群(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易受病原菌侵袭;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感染后修复能力弱,也是高危人群。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患处初期出现红、肿、热、痛,随病情进展,局部迅速出现水疱、皮肤坏死,可伴有皮下组织气肿。2.全身表现:患者多有高热、寒战、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
1.临床表现:依据典型的局部红肿热痛迅速进展及全身中毒症状初步判断。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显著升高,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3.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可见皮下组织气肿、筋膜增厚等异常征象。
五、治疗
1.早期清创:需尽早进行广泛清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阻断感染扩散。2.抗生素应用: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需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免疫功能未完善,感染后病情进展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干预,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低龄儿童盲目使用抗生素。2.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感染,需遵循糖尿病管理规范。3.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感染后并发症风险高,需加强营养支持及全身状况监测,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