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局部有疼痛、肌肉紧张等表现且不同部位有特定症状,全身少见疲劳睡眠问题,治疗包括非药物的物理、康复锻炼、日常管理及药物治疗,儿童患筋膜炎优先非药物,老年人康复锻炼循序渐进用药注意相互作用和肝肾功能,女性生理期孕期物理治疗安全药物需咨询,有基础病史者选治疗方式考虑基础病影响。
一、症状
1.局部症状:病变部位多有疼痛表现,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且常伴有肌肉紧张或痉挛,可触及局限性压痛点,按压该压痛点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后疼痛易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僵硬感,导致活动受限,不同部位筋膜炎有特定表现,例如颈肩背部筋膜炎可致颈肩部疼痛、活动时受限,腰部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弯腰等动作受影响。
2.全身症状:一般较为少见,少数患者因长期疼痛可能出现疲劳感,睡眠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睡眠障碍等情况。
二、治疗
1.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热敷是常用方法,通过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式也可改善局部症状,促进炎症消退。
康复锻炼:依据筋膜炎部位进行针对性锻炼,如颈肩背部筋膜炎可开展颈部伸展、肩部绕环等运动,腰部筋膜炎可进行腰背肌锻炼,但锻炼需适度,避免因过度运动加重损伤。
日常生活管理:需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久站或弯腰等不良姿势;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受潮,以减少筋膜炎发作诱因。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特殊人群需谨慎,例如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时应咨询医生,儿童患筋膜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筋膜炎较少见,若发生需格外谨慎处理,优先采用温和的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老年人: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药物使用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
女性:生理期或孕期患筋膜炎时,物理治疗相对更安全,药物使用需咨询医生,防止影响胎儿或自身健康。
有基础病史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考虑治疗手段对基础病的影响,物理治疗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药物使用要避免与基础病用药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