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是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创伤、劳损等致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致上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分类有退行性(中老年与退变等相关)、峡部裂性(青少年因峡部断裂或应力等)、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受损,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为老年人避免负重等、青少年运动防护、女性孕期产后注意、特殊病史人群定期监测。
一、定义
腰椎滑脱是指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创伤、劳损等因素,致使相邻椎体间出现骨性连接异常,进而引发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病理状况。
二、分类及成因
(一)退行性腰椎滑脱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与腰椎退变、小关节磨损等相关,随年龄增长,腰椎稳定性逐渐下降,易出现椎体滑移。
(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常因椎弓峡部断裂所致,可发生于青少年,多与先天性峡部发育薄弱或腰部过度应力等因素有关,运动损伤等情况可能诱发。
(三)先天性腰椎滑脱
由胚胎发育异常引起,胚胎时期椎体结构发育不完善,导致椎体间连接异常,出生后即存在潜在滑移风险。
三、主要表现
(一)腰痛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二)下肢放射痛
当滑移椎体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沿臀部、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等部位。
(三)间歇性跛行
部分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与神经受压后供血不足有关。
(四)神经功能受损表现
严重时可出现下肢麻木、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
四、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因退行性变风险高,需避免长期腰部负重、过度弯腰等行为,注意腰部保暖,可通过适度的腰背肌锻炼维持腰椎稳定性。
(二)青少年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可能与运动损伤相关,运动时应做好防护,如进行腰部力量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腰部过度应力。
(三)女性
孕期女性由于腰部负担加重,可能增加腰椎滑脱风险,产后需注意腰部护理,尽早进行适度康复锻炼恢复腰部功能。
(四)特殊病史人群
有腰椎既往损伤史等人群,需定期监测腰椎状况,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康复及生活方式调整,防止滑脱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