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体位分早期与长期,早期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膝关节微屈、侧卧位患侧在上两腿间放软枕使患肢外展中立位,长期需避免患肢内收内旋;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运动,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用减压设备,并发症预防有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指导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一、体位选择
1.术后早期体位:
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一般将患肢外展约30°,膝关节下可垫薄枕使膝关节微屈,此体位可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能有效减少骨折移位风险,适用于术后早期卧床阶段,老年患者因骨质情况更需严格维持该体位以保障骨折复位效果;女性患者在体位摆放时需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因动作不当影响骨折部位。
侧卧位:如需侧卧,应保持患侧在上,两腿间放置软枕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避免患侧在下压迫骨折部位致移位,尤其要注意避免向患侧长时间侧卧,防止骨折复位受影响。
2.长期体位注意:需始终避免患肢内收、内旋,如避免盘腿等动作,防止骨折部位受力异常导致复位丢失,不同年龄患者均需遵循此原则,老年患者因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体位管理。
二、护理方法
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定期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等,年龄较大患者血液循环相对欠佳,需更频繁观察;女性患者护理操作中需轻柔,避免额外损伤;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重皮肤完整性维护,预防感染发生,因其血糖控制不佳易影响伤口愈合及增加感染风险。
2.皮肤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使用软枕、气垫床等减压设备,防止压疮,长期卧床患者皮肤易受压,尤其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需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并发症预防:
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年龄较大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弱,需加强呼吸训练以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几率;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摄入量维持在适当水平,保持会阴部清洁,减少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每日定时开展,促进血液循环,尤其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需重视深静脉血栓预防,儿童患者若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需特别注意固定松紧度,避免影响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