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紫癜血液病是皮肤、黏膜出血为主的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反应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或生成减少引发出血皮肤有散在瘀点瘀斑好发四肢远端对称分布按压不褪色黏膜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可及内脏血常规血小板明显降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但成熟障碍有自身抗体可助诊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无效用免疫抑制剂极度减少伴严重出血输血小板儿童需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成年避诱因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紫癜血液病是一类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类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由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或生成减少,使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引发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症状。
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反应是关键机制,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导致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同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成熟与增殖可能受影响,进一步加剧血小板生成不足,从而引发出血倾向。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皮肤出现散在瘀点、瘀斑,好发于四肢远端,呈对称性分布,按压不褪色。2.黏膜出血:常见鼻出血、牙龈出血,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出血;严重时可累及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导致呕血、黑便、血尿等。
四、诊断方法
1.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一般低于100×10/L,严重时可低于20×10/L。2.骨髓穿刺: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但成熟障碍,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3.自身抗体检测: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助于明确自身免疫性病因。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2.紧急处理:当血小板极度减少(如低于20×10/L)伴严重出血时,需及时进行血小板输注,迅速提升血小板数量以控制出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外伤出血,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禁忌,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2.成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相关免疫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