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髌骨关节面软骨退变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退行性关节病,与年龄增长、创伤、生物力学异常、肥胖等相关,有膝关节前侧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X线、MRI)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需避免过度负重,肥胖者要积极减重,女性需注意姿势与运动装备并尽早就诊。
一、定义
髌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髌骨关节面软骨退变、磨损及骨质增生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可导致膝关节前侧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多与年龄增长、创伤、膝关节生物力学异常及肥胖等因素相关。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变,髌骨软骨磨损风险增加,尤其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2.创伤史:既往髌骨或膝关节创伤史,如髌骨骨折、脱位等,可破坏软骨完整性,引发后续关节炎。
3.生物力学异常: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力量失衡、Q角(髂前上棘与髌骨中点连线和髌骨中点与胫骨结节连线的夹角)异常等,可致髌骨受力不均,加速软骨磨损。
4.肥胖:体重超标会增加膝关节负重,尤其髌骨所受压力显著上升,易诱发髌骨关节炎。
三、临床表现
1.疼痛:膝关节前侧隐痛或胀痛,上下楼梯、蹲起、长时间行走后加重。
2.活动受限:关节活动时可感僵硬,严重者屈伸膝关节受限时,伴弹响或卡顿感。
3.肿胀:急性发作或病情进展时,膝关节可出现肿胀,局部皮温可能轻度升高。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常用髌骨研磨试验,检查者按压髌骨并旋转时若引发疼痛,提示髌骨关节炎可能;还可评估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稳定性。
2.影像学检查:
X线:可见髌骨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改变。
MRI:能清晰显示髌骨软骨损伤程度、关节腔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
减重: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荷,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实现。
物理治疗: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电疗(如中频电刺激)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功能;康复训练重点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如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训练等,以稳定髌骨、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
2.药物治疗: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但需遵循循证原则,避免长期滥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应避免过度负重活动,如长时间爬楼梯,可选择平地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可佩戴护膝提供支撑。
2.肥胖人群:需积极科学减重,避免因体重持续超重加重髌骨负荷,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3.女性:因生物力学特点,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姿势,运动时选择合适装备,减少髌骨异常受力风险,若出现膝关节不适需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