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表现为运化减弱致食欲不振、进食后腹胀更甚、大便稀溏、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脾阳虚在脾气虚基础上有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脾虚气陷因升举无力现脘腹重坠作胀、久泻不止、脏器脱垂及气短乏力;脾不统血是脾虚不能统血致便血、衄血、女性月经异常且伴气血不足;儿童有形体消瘦发育迟缓、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女性可致月经带下异常;长期劳累人群疲劳更明显,饮食不节人群易现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
一、脾气虚相关症状
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运化功能减弱,常见食欲不振,患者自觉进食量少,且进食后腹胀感明显,尤因进食后脾胃负担加重而使腹胀更甚;大便质地稀溏,排便频率或有改变;身体常感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且伴有少气懒言,精神状态相对萎靡;面色多呈现萎黄之象,这是由于脾虚影响气血生化,导致面部失于气血荣养。
二、脾阳虚相关症状
脾阳虚在脾气虚基础上,因阳气不足,寒象更为突出。除脾气虚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表现外,还可见畏寒肢冷,患者自觉肢体、躯干怕冷,需加衣被保暖;腹部冷痛,疼痛性质为喜温喜按,即用温热物品敷揉腹部可使疼痛缓解;口淡不渴,口中味觉淡而无味,且无明显口渴欲饮水表现;小便清长,尿液颜色浅、量相对较多。
三、脾虚气陷相关症状
脾虚气陷主要是因脾气虚弱,升举无力所致。可见脘腹重坠作胀,患者自觉腹部有下坠感,尤其在久站、劳累后坠胀感加重;久泻不止,腹泻病程较长,大便稀溏且难以自止;还可出现脱肛(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表现,且活动后上述脏器脱垂相关症状会加重,同时伴有气短、乏力等气虚表现。
四、脾不统血相关症状
脾不统血是由于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导致血液溢出脉外。可见便血,血色淡红,出血部位多在消化道,粪便中混有淡红色血液;或有衄血(鼻腔出血)、齿衄(牙龈出血);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崩漏(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等月经异常表现;同时伴有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气血不足的表现,这是因为血液流失导致气血亏虚,进而出现上述症状。
五、不同人群脾虚症状特点
儿童:形体消瘦、发育迟缓相对常见,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如时而溏薄、时而干结),因儿童脾胃功能尚不完善,饮食不节等易影响脾胃,出现上述脾虚相关表现。
女性:除一般脾虚表现外,可能影响月经、带下等,如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带下量多质稀等,与女性自身生理特点及气血相关,脾虚影响气血后易波及妇科相关方面。
长期劳累人群:因过度劳累耗伤正气,更易出现脾虚,除有上述脾虚常见症状外,疲劳感会更明显,且恢复相对困难;长期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等)人群,脾胃受损伤,脾虚症状出现几率增高,常表现为腹胀、便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