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筋膜炎有诸多危害,可引起疼痛与功能受限,长期不愈致肌肉萎缩加重功能障碍,还会引发心理问题,且影响脊柱稳定性增加其他脊柱疾病风险,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有别。
后背筋膜炎最常见的危害是引起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为持续性隐痛,也可能在活动时加重。长期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例如导致患者难以弯腰、转身、久坐等,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从科学研究来看,筋膜组织的炎症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使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人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后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受限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行动不便,增加跌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而年轻人若因后背筋膜炎出现功能受限,会影响其正常的体育活动、工作中的体力劳作等。
肌肉萎缩
若后背筋膜炎长期不得到有效治疗,受累部位的肌肉可能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因为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肌肉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液循环相应减少,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引起肌肉纤维变细、肌肉体积减小。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后背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的背部力量减弱,影响其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例如难以保持良好的站立或坐姿,并且肌肉萎缩后恢复相对困难,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后背筋膜炎导致的肌肉萎缩可能会叠加影响,加重整体的运动功能障碍。
心理问题
长期受后背筋膜炎困扰,疼痛反复出现且影响生活,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例如,患者可能因为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工作效率降低等而出现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等情况。研究表明,慢性疼痛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持续的躯体不适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心理问题又可能反过来加重疼痛的感知,形成不良的循环。不同性别方面,女性可能相对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为女性在社会角色中可能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同时在疼痛感知和心理调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后背筋膜炎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可能更高。
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后背筋膜炎会影响脊柱周围筋膜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筋膜对于维持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炎症会破坏这种稳定性,可能导致脊柱小关节的力学平衡失调,长期下来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脊柱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脊柱稳定性受到影响后,在日常活动中脊柱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容易使椎间盘等结构受到异常应力,增加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可能性。对于有既往脊柱病史的人群,后背筋膜炎会进一步加重脊柱的不稳定状况,使原有的病情可能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