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避免加重足部负担活动;物理治疗,如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拉伸运动改善症状、冲击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但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矫形支具,如足弓支撑垫改善生物力学结构、夜间足托防止筋膜缩短;药物治疗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但特殊人群有禁忌;严重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评估风险。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大多数足底筋膜炎患者,休息是基础的治疗措施。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等加重足部负担的活动。例如,长时间徒步旅行可能会使足底筋膜进一步受损,所以需要适当减少此类活动。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应避免过度的剧烈运动,青少年也需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日常活动量。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筋膜的紧张状态。一般使用40-50℃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宜,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2.拉伸运动:
进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拉伸有助于改善症状。比如坐姿下,伸直患侧腿,用毛巾套住前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牵拉脚趾,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员,更需要定期进行此类拉伸运动来预防和缓解足底筋膜炎;有足部既往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拉伸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原有病情。
3.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冲击波刺激促进组织修复。有研究表明其能改善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但对于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孕妇由于冲击波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应避免该治疗。
三、矫形支具
1.足弓支撑垫:
合适的足弓支撑垫可以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不同年龄和足型的人群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足弓支撑垫,儿童正处于足部发育阶段,应选择适合儿童足型且有助于足部正常发育的支撑垫;扁平足或高弓足人群需要根据自身足型特点来挑选合适的支撑垫。
2.夜间足托:
夜间佩戴足托可以保持足底筋膜在休息状态下的伸展,防止筋膜缩短。对于有夜间足部疼痛加重情况的患者较为适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足患者使用夜间足托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避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
四、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一般不建议首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孕妇使用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权衡利弊。
五、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足底筋膜切开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足部病情,特殊人群如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更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是否适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