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皮肤黏膜出血表现,如瘀点瘀斑好发四肢远端、鼻出血各年龄段可现且儿童常见、牙龈出血与刷牙等因素相关;有内脏出血表现,消化道出血可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现血尿、颅内出血是严重并发症且儿童影响更严重;还有其他表现,部分患者低热,患者常全身乏力。
一、皮肤黏膜出血表现
1.瘀点瘀斑: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见皮肤出现散在的瘀点,多为针尖大小,可密集分布,也可融合成瘀斑,好发于四肢远端,尤其是下肢。这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血管的止血功能受到影响,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皮肤形成。儿童患者相对成人更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可能与儿童皮肤较薄,更容易观察到相关表现有关,且儿童活泼好动,可能在不经意间造成皮肤微小损伤,加重出血表现。
2.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容易发生鼻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但儿童鼻出血相对更为常见,可能与儿童鼻黏膜较脆弱以及玩耍时易碰撞鼻部等因素有关。鼻出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大量出血。
3.牙龈出血:刷牙或进食时易出现牙龈出血,表现为牙龈渗血或出血不止。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刷牙方法不当等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而成人则可能与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相关,如口腔存在炎症时,血小板减少会使牙龈出血加重。
二、内脏出血表现
1.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当消化道黏膜出血时,血液经食管呕出则为呕血,表现为呕吐物呈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即黑便。儿童消化道出血相对成人可能更隐匿,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差等非特异性症状,而成人可能能更明确表述腹部不适等症状。
2.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泌尿系统出血是由于肾脏等泌尿系统的血管发生出血,红细胞进入尿液所致。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加重泌尿系统出血的风险,而儿童泌尿系统出血时可能会伴有排尿不适等表现,但因表达不清可能被忽视。
3.颅内出血:这是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多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极低时。儿童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等特点,颅内出血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影响,预后相对成人可能更差,需高度重视。
三、其他表现
1.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有关。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引起发热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发热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病情,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机体出血,长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后,机体处于贫血或失血状态,从而引起乏力表现。不同年龄段患者乏力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倦、活动量减少等,成人则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