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手术后运动恢复分阶段进行,早期0-6周含初期0-2周制动预防肿胀疼痛、中期2-6周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中期6-12周含6-8周不负重等长收缩训练、8-12周助行器辅助部分负重行走;后期3-6个月含3-4月平衡本体感觉训练及增加负重、4-6月低强度有氧运动;完全恢复运动阶段在6个月以上,逐步开展针对性训练,且个体因多因素恢复时间有差异,恢复中需定期复查评估。
一、早期康复阶段(术后0-6周)
初期(术后0-2周):术后需使用支具固定于跖屈位,此阶段主要以制动和预防肿胀、疼痛为主,一般不涉及运动。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此阶段要注意避免患侧肢体负重,防止跟腱再损伤,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特殊,更需严格制动,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中期(术后2-6周):在术后2周左右,伤口初步愈合,可开始进行一些非负重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但此时仍不能进行涉及跟腱发力的运动。此阶段运动范围和强度要小,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恢复进程,要在控制血糖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
二、中期康复阶段(术后6-12周)
6-8周:可逐渐开始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踝关节的等长收缩训练,增强跟腱周围肌肉力量,但仍不能进行主动的负重运动。此阶段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对于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其身体激素等因素对恢复的潜在影响,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8-12周:可以开始在助行器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此时运动主要是为了恢复行走功能,仍然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或涉及跟腱强力收缩的运动。对于有肥胖生活方式的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可能增加跟腱的负担,需在康复过程中更加谨慎地控制负重程度和训练节奏,逐步增加负重和运动强度。
三、后期康复阶段(术后3-6个月)
3-4个月:当跟腱愈合情况较好时,可开始进行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如在平衡垫上进行站立训练,同时逐渐增加负重程度,但此时仍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对于有既往跟腱相关病史复发风险的患者,此阶段更要密切监测跟腱状况,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损伤。
4-6个月:可以开始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在平地上慢速行走或使用固定自行车进行训练,但运动时间和强度仍需严格控制。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恢复速度可能较慢,要根据其心肺功能等情况调整运动方案,确保运动安全。
四、完全恢复运动阶段(术后6个月以上)
一般在术后6个月左右,经过前面各阶段的康复训练,当跟腱力量、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等都恢复到较好水平时,可逐渐开始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如慢跑等,但初始慢跑距离和强度要小,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整个恢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查,通过超声或磁共振等检查评估跟腱愈合和恢复情况,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更剧烈的运动,不同个体由于年龄、基础健康状况、损伤严重程度等因素不同,完全恢复运动的时间会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