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是将特定量液体经肛门注入结肠以达清洁肠道等目的的操作,分保留灌肠(药液少、插管深需保持体位用于肠道抗感染等)和不保留灌肠(大量不保留量多温适用于解除便秘等,清洁灌肠反复大量不保留用于肠道手术等准备),适应证有大量不保留解便秘等、保留灌肠肠道抗感染等,禁忌证包括急腹症等绝对禁忌及老人儿童孕妇相对禁忌,操作要点有准备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涵盖一般人群轻柔控温量速、儿童插管小心安抚、孕妇谨慎、老人关注耐受。
一、灌肠的定义
灌肠是将特定量的液体通过肛门经直肠注入结肠,以实现清洁肠道、促进排便排气、导入药物或营养水分等目的的操作方法。
二、分类及特点
(一)保留灌肠
将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常用于肠道抗感染、镇静等治疗,药液量一般较少(通常≤200ml),插管深度相对较深(成人约15~20cm,小儿约7~10cm),需患者保持特定体位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吸收。
(二)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通过灌入大量液体刺激肠道蠕动,达到清洁肠道、解除便秘或肠胀气等目的,液体量较多(成人约500~1000ml,小儿约200~500ml),温度一般为39~41℃,插管深度成人约7~10cm,小儿约4~7cm。
清洁灌肠: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直至排出液清晰无粪便,主要用于肠道手术、检查前的肠道清洁准备。
三、适应证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
适用于解除便秘、肠胀气;为肠道检查、手术、分娩等做肠道清洁准备;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等。
(二)保留灌肠
适用于肠道抗感染治疗(如用抗生素溶液保留灌肠)、镇静(如用催眠药物保留灌肠)等,利用肠黏膜吸收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四、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期等)患者一般禁忌灌肠,因灌肠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危险。
(二)相对禁忌证
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灌肠时需谨慎,操作需更加轻柔,严格控制液体量、温度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肠道损伤或其他不良事件。
五、操作要点
(一)准备工作
根据灌肠类型准备合适的液体(如大量不保留灌肠用温生理盐水等),调节液体温度至适宜范围,准备好灌肠器具等,核对患者信息并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
(二)操作过程
患者取适当体位(如左侧卧位,双膝屈曲),缓慢插入肛管,插入深度符合要求后,缓慢灌入液体,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腹痛、面色苍白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六、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操作损伤肠道黏膜;注意控制灌肠液的温度、量及流速,防止因温度过低引起肠道痉挛或流速过快导致患者不适。
(二)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肠道娇嫩,插管时需格外小心,深度要适宜,操作过程中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哭闹导致插管困难或意外;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调整灌肠液量等。
孕妇:孕妇灌肠需谨慎,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防止因灌肠刺激引发宫缩等,如需灌肠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操作,选择合适的灌肠方式和液体量等。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灌肠时要密切关注其耐受情况,液体量不宜过多,操作速度要缓慢,避免因灌肠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