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常见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冷敷、急性期后热敷、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症状缓解后逐步进行康复锻炼,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自身特点。
一、肌腱炎的症状
肌腱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通常在活动受累肌腱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有所缓解;局部可能出现肿胀,炎症部位组织液积聚导致肿胀;还可能伴有压痛,用手按压肌腱附着或炎症部位时能感觉到明显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炎症,关节或肢体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比如肩周炎患者因肩袖肌腱炎可能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肌腱炎症状可能有差异,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进行某一关节运动的人群,肌腱炎症状可能更明显;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阶段,肌腱炎发生及症状表现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儿童肌腱炎可能因运动损伤等原因导致,症状表现需结合儿童特点判断。
二、肌腱炎的治疗方法
(一)休息与制动
让受累的肌腱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因手部肌腱炎导致活动受限的患者,应减少手部的过度活动,必要时使用夹板等固定装置限制关节活动,使肌腱有机会修复。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和制动,如儿童在进行休息制动时要确保舒适且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需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时间;老年人肌腱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重充分休息制动以促进恢复。
(二)物理治疗
1.冷敷:在肌腱炎急性期,通常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冷敷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通过降低局部组织温度,收缩血管,减少肿胀和渗出。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要注意防止低温造成损伤。
2.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采用热敷。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关注皮肤耐受情况,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温度和时间要严格把控;老年人皮肤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热敷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3.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肌腱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超声波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要考虑其身体对超声波能量的耐受程度,进行个性化治疗;老年人则要结合其身体整体状况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具体非甾体抗炎药1]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例如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胃肠道、心血管等方面的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四)康复锻炼
在肌腱炎症状缓解后,逐步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肌腱的柔韧性和力量。例如进行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不同人群的康复锻炼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的康复锻炼要以促进生长发育和功能恢复为目标,避免过度锻炼;老年人的康复锻炼要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防止因锻炼不当导致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