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处受压迫引发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解剖基础是尺神经经由肱骨内上髁后下方尺神经沟及尺侧腕屈肌两头组成的区域,常见病因有肘部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退变、长期反复肘部活动,临床表现有手部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肘部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Tinel征、Froment征等)和电生理检查,治疗分保守(佩戴支具、理疗等)和手术(尺神经减压术等),需综合多因素选择。
解剖基础
肘部尺神经沟是由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尺神经沟和尺侧腕屈肌的两个头组成,尺神经在此沟内通过。当各种原因导致尺神经在该部位受到卡压时,就可能引发肘管综合征。
常见病因
肘部创伤性关节炎:如肱骨内上髁骨折、桡骨头骨折等,骨折愈合后可能导致局部解剖结构异常,从而压迫尺神经。例如,肱骨内上髁骨折后形成的骨痂可能会影响尺神经沟的正常形态,进而卡压尺神经。
肘关节退变:随着年龄增长,肘关节发生退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变化可能对尺神经产生压迫。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较为常见,所以相对更容易发生肘管综合征。
长期反复的肘部活动:一些需要反复屈伸肘关节的工作或运动,如音乐家长时间弹琴、手工劳动者反复用肘等,会增加尺神经受到摩擦和压迫的机会,长期下来容易引发肘管综合征。例如,长期从事木工工作的人群,由于需要频繁屈伸肘关节操作工具,肘管综合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
手部感觉异常:患者常首先出现手部尺侧(小指及环指尺侧半)皮肤感觉减退、麻木,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刺痛感。在感觉异常方面,不同年龄、性别可能表现相似,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通过观察其手部动作及对疼痛、麻木的反应来辅助判断。
运动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后可出现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导致手部精细动作受限,如持物不稳、夹东西无力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肘管综合征时,由于本身存在神经病变基础,可能会加速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进展;而运动员若发生肘管综合征,会影响其运动表现,需要及时干预。
肘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肘部内侧疼痛,在屈肘或活动肘关节时疼痛可能加重。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Tinel征(轻叩尺神经沟处,若出现小指及环指尺侧半的放射性麻痛则为阳性)、Froment征(患者拇指屈曲内收时,指间关节过伸、掌指关节屈曲,提示拇内收肌功能障碍)等检查。不同年龄人群进行体格检查时,操作力度等需要适当调整,儿童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检查。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等异常,有助于明确神经受损的程度和部位。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佩戴肘部支具,限制肘关节过度活动,为尺神经减压;局部可进行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但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支具时要注意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行性加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尺神经减压术,通过解除尺神经的卡压因素,恢复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手术的选择和时机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差时,需要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