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中根据不同人群选择合适体位、观察呼吸并必要时吸氧;疼痛护理中采用非药物方法及谨慎药物止痛;并发症预防护理中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饮食护理中保证营养均衡,依据不同人群合理安排饮食。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体位。若患者无明显呼吸循环障碍,可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使膈肌下降,增大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需特别注意体位摆放,避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要保持舒适且利于呼吸的姿势。对于老年患者,也应尽量保持半卧位,同时要考虑其骨骼肌肉退化等因素,确保体位舒适且稳定。
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骨折部位再次受到过度牵扯,以减少患者疼痛和防止骨折移位。
2.呼吸功能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多发肋骨骨折可能会导致胸廓运动受限,从而影响呼吸。当患者出现呼吸浅快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咳嗽反射较弱,家长或医护人员可适当辅助拍背,帮助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重视呼吸功能的维护,定期指导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必要时可给予吸氧,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氧流量,维持患者血氧在正常范围,保证机体各器官的氧供。
二、疼痛护理
1.非药物止痛方法
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缓解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因为焦虑可能会加重疼痛感受。对于儿童患者,要给予安抚,通过讲故事、玩耍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因骨折带来的疼痛焦虑。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更为敏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耐心沟通使其放松。
体位调整:合适的体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如半卧位时胸部肌肉相对放松,可缓解骨折部位的牵拉痛。
2.药物止痛注意事项
若需使用药物止痛,应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的原则。但要注意儿童患者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痛药物,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药物。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谨慎用药,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只有在非药物止痛无效时才考虑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三、并发症预防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鼓励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对于长期卧床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坠积性炎症的发生。儿童患者由于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翻身拍背的频率和力度,防止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肺部感染风险更高,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深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如指导患者进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尤其是下肢的屈伸运动。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可进行下肢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患者要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适当活动肢体,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由于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更要重视肢体活动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
四、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
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维生素C等有助于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和骨折修复,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要易于消化,同时保证营养充足,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