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指腹泻症状持续超四周或反复发作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病因有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非感染性炎症、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等,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伴相关伴随症状,诊断流程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慢性腹泻的定义
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状况,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且水分含量增加等。
二、病因构成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持续感染肠道引发炎症致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如慢性阿米巴痢疾,寄生虫长期寄生破坏肠道黏膜及功能引发腹泻)。
(二)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1.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等。2.克罗恩病: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三)肠道肿瘤
结直肠癌等肠道肿瘤生长影响肠道正常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引发腹泻症状。
(四)吸收不良综合征
1.乳糜泻:体内缺乏分解麦胶的酶,无法正常吸收含麦胶食物成分,致营养吸收障碍引发腹泻。2.短肠综合征:肠道吸收面积大幅减少,出现慢性腹泻。
(五)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引起腹泻。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相关环节导致慢性腹泻。
三、临床表现特点
慢性腹泻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超3次)、粪便性状稀薄,部分患者伴黏液、脓血等,同时可能伴随腹痛、乏力、消瘦等症状,不同病因伴随症状有差异,如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腹痛、黏液脓血便,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慢性腹泻可能伴多汗、心慌等代谢亢进表现。
四、诊断流程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腹泻起始时间、频率、粪便性状、伴随腹痛等症状,及既往病史、用药史、旅行史等,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史可能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腹部,查看有无压痛、包块等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2.血常规:判断有无感染及贫血等情况。3.血生化: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初步了解肠道及腹腔脏器情况。2.结肠镜检查:对诊断肠道炎症、肿瘤等重要,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处理,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腹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炎症,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肠道肿瘤采取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
(二)对症支持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泻严重致营养不良者,适当补充肠内营养制剂等营养物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慢性腹泻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饮食调整为易消化、低纤维食物,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因其对脱水耐受差。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常伴基础疾病,慢性腹泻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如脱水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补液需把控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选温和、易吸收食物,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三)妊娠期女性
慢性腹泻可影响胎儿营养供应,治疗时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安全治疗方式,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