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的发生与运动相关因素(过度使用特定肌肉群、运动姿势不当)、解剖结构因素(肱骨外上髁区域特点、肌腱本身特性)、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年龄影响、生活方式影响)、病史相关因素(既往前臂损伤史、全身性疾病影响)密切相关。运动中过度使用特定肌肉群、不当姿势会致伤;肱骨外上髁及肌腱自身特点易引发问题;中老年人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加风险;既往前臂损伤或患全身性疾病会提高患病几率。
一、运动相关因素
1.过度使用特定肌肉群:网球肘主要与前臂伸肌的过度使用密切相关。例如,经常进行反复的前臂旋转动作,像网球运动员在击球时、高尔夫球手挥杆时,或者从事需要频繁屈伸手腕和手指的工作,如木工、砖瓦工等,会使前臂伸肌频繁收缩和牵拉。这些肌肉在附着点处不断受到应力刺激,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肌腱发生损伤性变化。以网球运动员为例,他们在训练或比赛中大量重复的击球动作,使得负责伸展手腕和手指的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承受过多压力,从而增加了患网球肘的风险。
2.运动姿势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也会增加网球肘的发生几率。比如在进行网球运动时,击球姿势错误,导致前臂伸肌发力不均衡,部分肌肉和肌腱承受超出正常范围的应力。如果手腕过度背伸或前臂旋转角度不合适,都会使伸肌总腱受到异常的牵拉应力,进而引发肌腱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二、解剖结构因素
1.肱骨外上髁区域特点:肱骨外上髁是前臂伸肌总腱的附着点。该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其容易受到损伤。伸肌总腱在这里集中附着,相对来说血供情况不是非常丰富,当受到反复的应力刺激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受到微小的损伤,就较难及时修复,容易逐渐发展为慢性炎症,最终导致网球肘的形成。
2.肌腱本身特性:前臂伸肌的肌腱组织在微观结构上有其自身特点。肌腱由胶原纤维等组成,其弹性和抗损伤能力有限。当长期承受超过其耐受限度的应力时,肌腱内部的胶原纤维会发生微损伤,这些微损伤逐渐积累,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等网球肘的症状。
三、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
1.年龄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网球肘的风险有所不同。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等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因为日常活动或运动中的微小损伤而发展为网球肘。而青少年相对来说肌腱等组织较为柔韧,但如果有过度使用前臂的情况,也可能引发问题,不过总体发生率相对中老年人较低。例如,一些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中老年工人,由于长期重复前臂动作,患网球肘的比例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网球肘风险。长期缺乏运动后突然进行大量前臂用力的活动,会使前臂伸肌无法适应突然增加的负荷,容易受伤。此外,缺乏对前臂肌肉的适当热身和拉伸,在运动或劳动前没有做好准备,也会使前臂伸肌在开始活动时更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患网球肘的可能性。比如,有些人平时很少运动,突然去进行一场高强度的网球比赛,就容易因为前臂肌肉没有适应而引发网球肘。
四、病史相关因素
1.既往前臂损伤史:如果既往有前臂相关的损伤,如曾经有过前臂骨折、肌腱拉伤等情况,那么再次发生网球肘的风险会增加。因为既往的损伤可能已经对前臂伸肌及其附着点造成了一定的病理改变,使得局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再次受到应力刺激时更容易引发炎症和损伤,进而发展为网球肘。例如,曾经有过前臂骨折并经过治疗的患者,在骨折愈合后,其前臂伸肌总腱周围的组织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瘢痕形成等变化,导致该部位更容易出现问题。
2.全身性疾病影响: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网球肘的发生。例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关节周围的肌腱等组织可能已经存在炎症反应,这会使得前臂伸肌总腱在受到应力时更容易发生损伤和炎症,从而增加患网球肘的几率。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可能存在一定障碍,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网球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