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副韧带拉伤
副韧带拉伤以膝关节为例,内侧副韧带防过度外翻、外侧副韧带防过度内翻,外力致伤。运动、外伤是常见病因。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不稳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轻度保守治疗(休息、制动、冰敷、康复锻炼),重度手术治疗。运动前充分准备、选合适装备可预防。
2、常见病因
运动因素:在体育运动中较为常见,比如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运动员在快速奔跑、急停、变向时,膝关节受到的应力较大,容易引发副韧带拉伤。例如足球运动员在争抢球时,突然的扭转动作可能导致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拉伤。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发生副韧带拉伤的概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青少年运动员由于骨骼肌肉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柔韧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发生副韧带拉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成年运动员如果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也容易出现此类损伤。
外伤因素:日常生活中的意外碰撞、摔倒等也可能导致副韧带拉伤。比如行人被车辆碰撞或者在行走时不慎摔倒,膝关节受到外力冲击,可能引起副韧带损伤。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骼强度下降,即使受到相对较轻的外力,也更容易发生副韧带拉伤。
3、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拉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拉伤可能只是轻微疼痛,而重度拉伤则疼痛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疼痛在受伤当时即可出现,并且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会加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疼痛,而成年人则能更清晰地描述疼痛的部位和程度。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韧带损伤后局部出血、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增加引起的。肿胀程度也与拉伤程度相关,重度拉伤时肿胀可能较为明显,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可能相对较慢。
关节不稳定:副韧带拉伤后,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感觉关节有松动感,在行走或运动时可能出现关节打软腿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关节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和运动发育,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4、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伤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检查膝关节的侧方应力试验来判断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是否损伤。进行侧方应力试验时,医生会给膝关节施加相应方向的力量,观察关节的稳定性和患者的疼痛反应。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体格检查时的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引导和安抚才能完成准确的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评估副韧带的损伤情况,观察韧带是否有撕裂等;MRI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副韧带的损伤程度,包括韧带的撕裂部位、范围等。对于婴幼儿等不配合检查的特殊人群,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5、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副韧带拉伤,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使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还可以进行冰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在恢复期间,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韧带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的康复锻炼需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过度锻炼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则需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逐步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的副韧带拉伤,如韧带完全撕裂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修复损伤的韧带。手术治疗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来恢复关节功能。
6、预防措施
运动前充分准备活动: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健身爱好者,在进行运动前都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度练习等,使身体尤其是膝关节等部位的肌肉、韧带得到预热,提高柔韧性和稳定性,降低副韧带拉伤的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准备活动的方式和时间有所不同,儿童进行准备活动时要注意趣味性,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老年人的准备活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的关节活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运动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运动护具,比如篮球运动员选择具有良好缓冲和支撑功能的篮球鞋,足球运动员佩戴合适的护膝等护具,有助于减少运动中关节受到的应力,预防副韧带拉伤。不同运动项目需要选择相应合适的装备,并且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