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可通过针灸、中药内服、推拿按摩、康复锻炼等方法治疗。针灸选局部与循经穴位,用不同手法;中药辨证分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型论治;急性期推拿手法轻柔,缓解期用舒筋活络等手法;康复锻炼包括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练习,分别起增强力量、改善本体感觉、改善活动度等作用,促进半月板损伤修复与功能恢复。
一、针灸治疗
1.选穴原则:通常选取局部穴位与循经穴位相结合。局部穴位如犊鼻、梁丘等,犊鼻位于膝盖前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梁丘在大腿前侧,髌底上2寸处,这些穴位可直接作用于半月板损伤部位周围,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循经穴位常选足三里、阳陵泉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促进半月板损伤的修复。
2.针刺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等。针刺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留针过程中可适当行针以维持针感。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半月板周围组织的修复。
二、中药内服
1.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型:常见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生地滋阴养血,加用木香等行气药物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有利于半月板损伤的修复。
寒湿痹阻型:表现为膝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舌苔白腻,脉濡缓。治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等祛风湿,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活血,杜仲、牛膝、肉桂温补肾阳,诸药合用共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研究发现,其中的温阳散寒药物能够改善局部的寒湿凝滞状态,促进气血流通,对半月板损伤后的寒湿痹阻症状有改善作用。
肝肾亏虚型: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表现为膝关节隐痛,酸软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可选用补肾壮筋汤加减,方中熟地、当归、牛膝、山茱萸补益肝肾,茯苓、续断、杜仲强筋壮骨,白芍、青皮调和气血,该方能够通过补益肝肾,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进半月板损伤的修复。
三、推拿按摩
1.急性期推拿注意事项:半月板损伤急性期(一般指伤后1-2周内),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较剧,此时推拿手法应轻柔,避免加重局部损伤和肿胀。可采用轻揉、拿捏等手法,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放松,如拿捏股四头肌、腘绳肌等,以缓解肌肉紧张,但不宜进行重手法的揉按、扳动等操作。
2.缓解期推拿方法:在半月板损伤缓解期,可采用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的推拿手法。常用手法有揉髌周、弹拨股四头肌肌腱、摇膝关节、搓揉小腿等。揉髌周是用手掌在髌骨周围进行环形揉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弹拨股四头肌肌腱可缓解肌腱的紧张;摇膝关节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膝关节,滑利关节;搓揉小腿能进一步放松下肢肌肉,改善膝关节的功能状态。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适当的推拿按摩能够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半月板损伤部位的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功能。
四、康复锻炼
1.等长收缩练习:患者取平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等长收缩练习能够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而股四头肌的力量对膝关节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保护半月板,促进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进行此练习,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2.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下肢至30°-40°,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放下。每次抬高保持10-15秒,每天练习3-4组,每组10-15次。直腿抬高练习可以进一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同时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有积极意义。中老年患者进行该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平稳,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膝关节不适。
3.膝关节屈伸练习:在半月板损伤恢复的中后期,可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缓慢屈伸膝关节,动作要缓慢、匀速,幅度逐渐增大。开始时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膝关节屈伸练习能够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膝关节粘连,促进半月板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屈伸导致半月板再次损伤,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谨慎把握活动幅度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