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具有一定传染性。它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感染后可潜伏在神经节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易感染人群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免疫力低下人群和老年人。传染后初次感染多表现为水痘症状,再次感染引发带状疱疹。预防措施有疫苗接种、避免接触及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老年人需格外注意,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哺乳期女性治疗需谨慎用药,儿童应按时接种疫苗并注意卫生,老年人可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患病后要积极治疗。
一、带状疱疹是否传染
带状疱疹具有一定传染性。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该病毒表现为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可被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二、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带状疱疹患者水疱中的疱液含有大量病毒,健康人皮肤直接接触到疱液,且接触部位皮肤有破损,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家中老人患带状疱疹,儿童与其密切接触,若儿童皮肤有小伤口,就存在感染风险。
2.飞沫传播:在带状疱疹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飘散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后,若此人免疫力较低,也可能感染病毒。不过,相较于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相对少见。
三、易感染人群
1.儿童及青少年:他们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如幼儿园、学校等场所,若有带状疱疹患者,与其接触的儿童、青少年易感染病毒引发水痘。
2.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等。这些人群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病毒易侵入并大量繁殖。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也逐渐下降。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其身边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也可能被传染,但一般成年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水痘,而非带状疱疹。
四、传染后症状
1.初次感染:一般会出现水痘症状,表现为全身性斑疹、丘疹、水疱,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体温可达38℃39℃左右,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面部、躯干,之后逐渐蔓延至四肢,水疱疱壁薄且易破,疱液清亮。
2.再次感染:对于曾经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且体内有潜伏病毒的人,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激活引发带状疱疹。表现为沿神经走行分布的红斑、水疱,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常伴有明显神经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刺痛、灼痛、电击样痛等。
五、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接种水痘疫苗或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儿童可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水痘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发生,从而降低日后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50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风险。
2.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下。若家中有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隔离,患者的衣物、用具等应单独清洗、消毒。
3.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78小时,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妇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等。因此,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若不慎接触,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进行血清学检测等。
2.哺乳期女性:若哺乳期女性接触带状疱疹患者,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若不幸感染,在治疗过程中需谨慎用药,因为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应告知医生自己处于哺乳期,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3.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易感人群。家长应按时带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日常生活中,教育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若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体温、有无皮疹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下降,患带状疱疹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较高。因此,老年人除了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外,可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若已患带状疱疹,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