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运动相关因素(过度使用特定肌肉群、运动姿势不当)、年龄因素(成年人因组织修复能力下降、青少年因运动训练不合理易患病)、一般无显著性别特异性但特定场景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后拉伸放松、长期重复性日常活动)以及病史因素(既往有前臂损伤史、有其他肌腱疾病史易增加患病可能)
一、运动相关因素
1.过度使用特定肌肉群:网球肘主要与前臂伸肌的过度使用密切相关。例如,经常进行反复的前臂旋转动作,像网球运动员在击球时,需要频繁地伸展和旋转前臂,这会使负责伸腕、伸指等动作的前臂伸肌肌腱在肱骨外上髁处反复受到牵拉。长期如此,肌腱会受到微小的损伤,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微小损伤不断积累,就容易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网球肘的形成。对于经常进行网球运动的人群,由于其运动中前臂伸肌的使用频率和强度较高,相对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对于其他经常需要重复前臂旋转动作的职业人群,如木工、砖瓦工等,也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
2.运动姿势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会增加前臂伸肌的受力不均衡。比如在网球运动中,如果击球姿势不正确,会使得前臂伸肌承受过大的局部应力。以反手击球为例,如果姿势错误,会导致伸肌肌腱所受的拉力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承受的拉力过大,超过了肌腱的耐受限度,从而引起肌腱的损伤和炎症,最终引发网球肘。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运动时可能因为身体协调性、力量等方面的差异,更容易出现姿势不当的情况,例如青少年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就可能采用错误的姿势,增加患病风险。
二、年龄因素
1.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肌腱等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频繁使用前臂肌肉,如果长期保持过度使用的状态,由于自身组织修复能力的减弱,就更容易出现前臂伸肌肌腱的损伤积累,进而引发网球肘。例如,一些从事需要长期重复前臂动作工作的中年人,如长时间使用电脑进行精细操作且姿势不正确的办公族,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会逐渐增加。
2.青少年: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虽然身体组织相对较为柔韧,但如果进行高强度、不合理的运动训练,也可能导致前臂伸肌的过度使用。比如一些青少年网球爱好者,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运动量过大、训练方法不科学,就可能使前臂伸肌肌腱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网球肘。而且青少年在运动中往往对身体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相关问题。
三、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男女在患病概率上并没有显著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一些特定的生活和运动场景中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例如,在从事同样强度和类型运动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肌肉力量和运动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是导致网球肘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些特殊的工作或运动习惯,也可能面临网球肘的风险,比如女性网球运动员同样需要进行大量的前臂运动,其患病机制与男性类似。
四、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运动后的拉伸和放松:如果在运动后没有进行充分的前臂伸肌拉伸和放松,肌肉紧张状态不能得到缓解,会使得前臂伸肌肌腱始终处于相对紧张的受力状态,增加了肌腱损伤的风险。例如,很多人运动结束后直接停止活动,没有进行适当的拉伸,长期下来就容易引发网球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因为忽视运动后的拉伸放松而增加患病几率。
2.长期重复性的日常活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重复性动作也可能导致网球肘。比如长时间使用螺丝刀进行拧螺丝操作、长时间使用鼠标进行电脑操作等,这些重复性的前臂动作会使前臂伸肌肌腱反复受到牵拉,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炎症,导致网球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长期进行电脑操作,家庭主妇长期进行家务劳动中的重复性手部动作等,都可能因为这些长期重复性活动而面临患病风险。
五、病史因素
1.既往有前臂损伤史:如果曾经有过前臂的扭伤、拉伤等损伤情况,即使损伤已经恢复,也可能会使前臂伸肌肌腱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再次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出现损伤和炎症,从而增加患网球肘的可能性。例如,曾经有过前臂骨折康复后的患者,在恢复运动或日常活动时,由于前臂伸肌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改变,相对更容易发生网球肘。
2.其他肌腱疾病史:患有其他肌腱疾病,如跟腱炎等,可能会影响身体整体的肌腱代谢和修复能力。因为肌腱系统是一个整体,其他肌腱的病变可能会导致身体对肌腱损伤的应对和修复机制出现异常,进而使前臂伸肌肌腱在受到应力时更容易发生损伤,增加患网球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