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背筋膜炎有多种症状,疼痛性质为弥漫性酸痛、胀痛或刺痛等,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加重,活动后稍缓,劳累后又重,部位主要在颈背部,可向肩部、上肢放射;肌肉有紧张、僵硬感,晨起明显,手触有硬结;颈部和背部活动受限,如颈部转头、屈伸等不灵活,背部弯腰等受影响;还有局部压痛,及少数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
疼痛性质:多为弥漫性的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一般在晨起时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劳累后又会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颈背筋膜炎患者会出现这种反复的疼痛情况,疼痛可局限于颈背部,也可向肩部、上肢等部位放射。从病理角度来看,是由于筋膜组织的炎症刺激了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信号的传导异常。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颈背部,具体可包括颈部的肌肉、筋膜以及背部的肌肉、筋膜区域。不同患者疼痛部位可能略有差异,有的患者以颈部为主,有的则以背部为主,还有的是颈背部广泛区域疼痛。年龄因素可能会影响疼痛部位的表现,比如中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的劳损等因素,可能颈背部的多个筋膜层都会受到累及,疼痛范围相对更广泛;而年轻患者如果是因突然的外伤或不良姿势引起,可能疼痛相对局限在某一局部筋膜区域。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颈背筋膜炎的疼痛症状有所不同,比如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筋膜组织的松弛度改变,从而影响疼痛的程度和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出现颈背部筋膜的炎症,疼痛也更易集中在颈背部的特定肌肉筋膜区域;而经常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背部筋膜受到的刺激更多,疼痛可能更偏向于背部。
肌肉紧张与僵硬
肌肉状态:患者颈背部肌肉可出现紧张、僵硬感。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较硬,像是有条索状的硬结。这种肌肉紧张和僵硬在晨起时最为明显,患者会感觉颈背部发紧,活动不灵活。从生理机制上讲,筋膜炎症会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导致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来保护受伤的筋膜组织。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肌肉本身的弹性和恢复能力下降,肌肉紧张和僵硬的情况可能会更持久;儿童相对较少出现颈背筋膜炎,但如果有不良姿势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肌肉短暂的紧张,不过与成人相比机制略有不同,儿童主要是因为生长发育阶段姿势习惯尚未完全定型;女性在月经前期等激素波动时期,肌肉的紧张度可能会比平时更明显;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颈背部肌肉本身力量较弱,更容易出现筋膜炎症导致的肌肉紧张僵硬。
活动受限
颈部活动:颈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患者可能发现转头时不灵活,后仰或前屈颈部时感到困难。这是因为颈背部筋膜炎症导致肌肉紧张、疼痛,限制了颈部关节的正常活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颈背筋膜炎导致活动受限,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颈部转动不自然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关节活动度就有所下降,再加上颈背筋膜炎的影响,活动受限可能会更加明显;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颈背部肌肉和筋膜负担加重,活动受限可能会比平时更显著;有既往颈背部外伤病史的患者,颈背筋膜炎复发时活动受限可能会比无外伤病史的患者更严重。
背部活动:背部的前屈、后伸等活动也会受到影响。例如患者弯腰时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自在,难以完成正常的弯腰动作。这是因为背部筋膜炎症累及背部肌肉,使得背部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干扰,从而限制了背部的活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背部活动受限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比如年轻的运动员如果出现颈背筋膜炎,由于平时活动量较大,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训练和比赛产生较大影响;而老年女性患者如果有长期的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颈背筋膜炎导致的背部活动受限可能会增加跌倒等风险。
其他伴随症状
局部压痛:在颈背部的筋膜附着点等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比较固定,按压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压痛点的位置与筋膜的病变部位相关,通过找到压痛点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年龄因素可能会影响压痛点的敏感度,比如儿童的痛觉敏感度相对较高,可能对较轻的按压就会有较明显的反应;老年患者由于痛觉神经可能有一定退化,压痛点的敏感度可能不如年轻人;女性在某些生理阶段,痛觉敏感度可能会有变化,从而影响对压痛点的感知;有颈背外伤病史的患者,受伤部位附近的压痛点可能会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
皮肤感觉异常: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颈背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如麻木感、刺痛感等。这是因为筋膜炎症可能波及周围的神经组织,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对颈背部的触摸反应异常;老年患者由于神经本身的退行性变,皮肤感觉异常可能会更容易出现且症状相对更明显;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时期,神经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皮肤感觉异常的情况可能会增多;有糖尿病等周围神经病变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颈背筋膜炎时皮肤感觉异常可能会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