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与腰间盘突出的区别可能包括病因差异、症状表现、疼痛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
1、病因差异
腰肌劳损多因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长期过度负荷(如久坐、久站、弯腰搬重物)或急性损伤未彻底恢复导致慢性积累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则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下降、纤维环弹性减弱)为核心,在外力(如突然弯腰、扭转)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2、症状表现
腰肌劳损以腰部酸痛、胀痛或刺痛为主,疼痛局限在腰骶部两侧肌肉区域,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一般无下肢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除腰痛外,常伴有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的放射性疼痛,严重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3、疼痛特点
腰肌劳损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腰部时可能加重,但改变姿势或短暂休息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常呈放射性,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时因腹压增高而加剧,直腿抬高试验(平躺抬腿至一定角度时引发下肢放射痛)多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
腰肌劳损在X线、CT或MRI检查中通常无明显异常,或仅显示腰部肌肉轻度水肿;腰椎间盘突出在CT或MRI上可清晰看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结合症状可明确诊断。
5、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热敷、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加强腰背肌锻炼;腰椎间盘突出轻症可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药物缓解疼痛),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如大小便失禁)需及时手术。
若腰部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预防腰部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