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症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岁以下儿童,有神经系统(精神差等)、呼吸系统(呼吸异常等)、循环系统(面色苍白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岁以下、有免疫缺陷等基础病及接触污染物品等人群易患,与仅手足口皮疹发热的轻症有严重多系统受累等区别需及时干预。
一、定义及致病原
重症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类型,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二、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
(一)神经系统表现
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无力等,部分可进展为脑炎、脑膜炎等。通过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数升高等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例如,脑脊液中细胞计数可能增多,蛋白含量可有变化等,这些指标提示神经系统受损情况。
(二)呼吸系统表现
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这是由于病毒累及呼吸系统,导致肺功能异常,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可发现肺部纹理增粗、渗出等改变,反映呼吸功能受累程度。
(三)循环系统表现
可见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通过监测心率、血压、末梢循环情况等指标来评估循环系统状态,如心率异常增快或减慢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受影响,血压变化反映循环血容量及血管功能状况。
三、相关人群特点及影响
(一)年龄因素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更易发生重症手足口病。因为该年龄段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表现。
(二)基础病史因素
既往有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更高。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难以有效应对肠道病毒的侵袭,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三)生活方式因素
接触被肠道病毒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触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等是常见诱因。例如,儿童在公共场所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后,易通过口等途径感染病毒;与重症患者密切接触时,也增加了感染及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四、与轻症的区别要点
轻症手足口病一般仅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或溃疡,伴有发热,精神状态、呼吸、循环等基本正常。而重症手足口病则出现上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受累的严重表现,病情进展快,需要及时医疗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