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摔后怀疑慢性颅内出血需立即就医做头颅CT明确情况,要密切观察意识、精神、肢体活动、呕吐等症状,根据出血多少规范处理,少量出血可能需住院观察,较多出血可能需手术等干预,还要考虑宝宝年龄小、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等特殊情况,做好相应护理和观察。
密切观察宝宝症状
意识状态:密切观察宝宝的意识情况,如是否清醒、是否有嗜睡、昏迷等表现。如果宝宝原本清醒,后出现嗜睡,叫之难醒,可能提示颅内出血后情况恶化。这是因为颅内出血会导致颅内压变化,影响大脑的功能,进而影响意识状态。
精神状态:留意宝宝的精神是否萎靡,是否较以往异常烦躁不安。精神状态的改变往往是颅内病变的重要信号,若宝宝原本活泼好动,摔后变得精神萎靡,可能存在问题。
肢体活动:观察宝宝四肢的活动是否对称,有无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无力等情况。颅内出血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肢体运动的调控,导致肢体活动异常。例如,宝宝一侧手臂不能正常抬起、活动。
呕吐情况:关注宝宝是否有呕吐现象,呕吐的频率、程度等。频繁呕吐可能与颅内压升高有关,颅内出血会使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根据具体情况规范处理
少量慢性颅内出血:如果经过评估颅内出血较少量,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可能需要住院密切观察。住院期间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因为即使是少量慢性颅内出血,也需要动态观察其变化情况,防止出血增多。
较多慢性颅内出血:若颅内出血较多,可能需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如可能涉及到手术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手术治疗是为了清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压,挽救宝宝的生命和神经系统功能。
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宝宝年龄小,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于颅内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在宝宝摔后,无论看似情况如何,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评估和处理。要格外关注新生儿、婴儿等小年龄段宝宝,他们的颅内出血可能更隐匿,症状不典型,但病情变化可能更快。
生活方式:宝宝摔后要避免让其过度哭闹、剧烈活动等,因为这些可能会加重颅内出血的情况。要为宝宝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有利于宝宝的病情观察和恢复。
病史因素:如果宝宝既往有颅内相关疾病等病史,那么摔后发生慢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及时就医。例如,既往有颅内血管畸形的宝宝,摔后更易出现颅内出血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