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皮肤黏膜出血表现,如四肢远端散在或簇状瘀点、瘀斑,鼻腔易鼻出血;有内脏出血表现,像消化道出血可呕血、黑便,泌尿道出血现镜下或肉眼血尿;还有其他表现,长期失血致贫血,有面色苍白、乏力等,少数患者可能眼底出血影响视力。
一、皮肤黏膜出血表现
瘀点、瘀斑:较为常见,多分布于四肢远端,尤其以下肢多见,呈散在或簇状分布。其形成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血管破损后,血液渗出形成。一般无明显疼痛或瘙痒等特殊感觉,儿童患者可能因皮肤敏感对瘀点、瘀斑的感知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但本质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肤出血表现。在生活方式上,若患者有剧烈活动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皮肤瘀点、瘀斑数量增多或范围扩大,因为活动可能使血管受到更多碰撞等刺激而容易出血。
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容易发生鼻出血。儿童鼻出血相对成人可能更频繁一些,这与儿童鼻腔黏膜较脆弱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玩耍时碰撞等情况有关,同时也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既往有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鼻出血可能会反复出现。
二、内脏出血表现
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当胃肠道黏膜出血时,血液经消化道排出。如果出血量较少,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大便颜色发黑发亮,似柏油样;出血量较多时则可出现呕血,呕出物可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在出现消化道出血时更容易出现贫血等全身症状,因为儿童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上,若患者有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等情况,可能会加重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或使出血症状更明显,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
泌尿道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患者尿液中可检测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时尿液呈红色。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与月经期出血等情况鉴别。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史,可能会影响对泌尿道出血原因的判断,需要结合血小板减少的情况综合分析。
三、其他表现
贫血相关表现: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贫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等,因为贫血会影响儿童的身体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在生活方式上,贫血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否则会加重乏力等症状。
其他器官出血可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眼底出血等情况,眼底出血可影响视力,但相对较为少见。对于有眼部不适或视力变化的患者,需要及时排查是否存在眼底出血等情况,尤其是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为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眼部血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