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脂性皮炎和头癣区别
溢脂性皮炎病因与皮脂腺分泌亢进、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繁殖、神经精神及饮食因素相关遗传或有影响,临床表现好发皮脂腺丰富区域头皮有红斑伴油腻性鳞屑及不同程度瘙痒无脱发,真菌镜检通常阴性,治疗局部为主用含酮康唑等洗剂等;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接触传播,分类型有相应头皮表现及脱发可能,真菌镜检可查相应菌丝孢子,治疗需综合服药洗头剪发消毒等。
一、病因差异
溢脂性皮炎病因与皮脂腺分泌亢进、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定植繁殖、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相关,遗传易感性可能也有影响;头癣则是由皮肤癣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患病动物而传播。
二、临床表现区别
溢脂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头皮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有油腻性鳞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病情慢性经过,一般无脱发表现(严重头皮溢脂性皮炎可能因局部炎症影响毛发状态,但非直接由真菌感染导致脱发)。
头癣: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白癣、黄癣、黑癣等类型。白癣初期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长出头皮2~3mm处易折断,围绕病发有白色菌鞘;黄癣初起为红色丘疹,渐形成碟形黄癣痂,去除痂皮可见潮红糜烂面,病程久者可遗留萎缩性瘢痕,病发干枯无光泽、易折断,可致永久性脱发;黑癣表现为头皮点状鳞屑斑,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
三、真菌镜检与培养差异
溢脂性皮炎:真菌镜检通常为阴性,若合并马拉色菌感染时可能镜下可见少量马拉色菌,但与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不同。
头癣:真菌镜检可查到相应皮肤癣菌菌丝或孢子,如白癣可查到发外小孢子,黄癣可查到发内菌丝或关节孢子,黑癣可查到发内成串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皮肤癣菌的种类。
四、治疗原则区别
溢脂性皮炎:一般采用局部治疗为主,如使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等成分的洗剂清洁头皮,减少皮脂分泌及抑制马拉色菌;症状严重时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同时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规律作息等。
头癣:需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服药(如口服灰黄霉素、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药物)、洗头(用硫磺皂或抗真菌洗剂洗头)、剪发(尽可能将病发全部剪除)、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等措施,需严格按疗程治疗以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复发及传染给他人,尤其儿童患者需重视规范治疗以避免遗留脱发等严重后果。特殊人群如儿童头癣患者,需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真菌药物剂型,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注意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