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多种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四肢远端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内脏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血尿)、颅内出血(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还有乏力及长期慢性出血致贫血相关表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
皮肤黏膜出血
瘀点、瘀斑: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多发生在四肢远端,尤其以下肢为甚。其形成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血管壁完整性受影响,血液渗出形成。儿童患者可能在玩耍碰撞后更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因为儿童活动相对较多,皮肤碰撞几率大。对于有过敏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血管功能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此类出血表现。
鼻出血、牙龈出血:鼻腔黏膜和牙龈组织的血管丰富且相对较薄,血小板减少时易发生出血。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好奇用手抠鼻等动作诱发鼻出血,而一些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牙龈出血。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由于体内激素等变化,可能会使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相对更易发生或加重。
内脏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当胃肠道黏膜下血管出血时,血液经消化道排出。如果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血红蛋白被分解,就会出现黑便;如果出血速度较快,可能会呕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等,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更需警惕,因为原有疾病可能加重出血情况,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出血相互影响。
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表现为尿液颜色发红。这是因为泌尿系统的血管出血后,红细胞进入尿液中。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或潜在疾病,发生血尿时更要仔细排查原因,区分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的出血还是泌尿系统本身疾病引起的出血。
颅内出血: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发生与血小板严重减少密切相关,当血小板计数极低时,颅内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大幅增加。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由于颅骨等发育尚未完全,颅内出血后的症状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特别重视。
其他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身体各部位供血、供氧相关功能受到影响,全身组织器官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出现乏力症状。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乏力可能会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
贫血相关表现: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面色苍白是由于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面部皮肤黏膜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是因为脑组织缺氧;心悸是心脏为了弥补缺氧状态而加快搏动的表现。在儿童患者中,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贫血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