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和扁平苔癣的区别
紫癜因血管壁结构或功能、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致皮肤黏膜形成瘀点瘀斑,表现为大小不等可融合、不高出皮肤且压不褪色,可伴关节痛等,好发全身无特定区域,组织病理为血管相关改变,实验室需行血小板计数等检查,儿童紫癜中过敏性紫癜常见要观察症状,女性紫癜生理期需监测,特殊病史血液病人紫癜要警惕复发;扁平苔藓是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伴瘙痒、黏膜可现白色条纹等,好发四肢屈侧等,组织病理有特异性改变,实验室无特异指标靠活检,女性发病与激素有关,自身免疫病病史者患扁平苔藓要考虑免疫影响。
一、定义差异
紫癜是因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导致血液渗出血管外,在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的瘀点或瘀斑;扁平苔藓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针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反应所致。
二、临床表现区别
紫癜:皮肤表现为大小不等、可融合的瘀点或瘀斑,一般不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可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等(如过敏性紫癜),不同类型紫癜临床表现有差异,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可有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扁平苔藓:多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边界清楚,可见Wickham纹(灰白色小丘疹组成的网状条纹),可伴有瘙痒,黏膜受累时可出现白色条纹、糜烂等,好发于四肢屈侧、手腕、前臂、颈部等部位,病程慢性。
三、好发部位特点
紫癜: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及黏膜,无特定好发区域的绝对特异性,但不同病因导致的紫癜好发部位有一定倾向,如过敏性紫癜常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
扁平苔藓:好发于四肢屈侧、手腕、前臂、颈部、腰骶部等,黏膜部位如口腔、外阴等也可受累。
四、组织病理特征
紫癜:主要为血管相关病理改变,如血管炎时可见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肿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等。
扁平苔藓: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等特异性改变。
五、实验室检查差异
紫癜:需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管相关检查(如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以明确是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还是血管因素导致,例如过敏性紫癜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呈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扁平苔藓: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活检确诊,实验室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六、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紫癜中过敏性紫癜相对常见,需注意观察是否伴有腹痛、关节痛等表现,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儿童扁平苔藓相对少见,若发病需关注皮肤及黏膜受累情况,因儿童皮肤黏膜娇嫩,护理时需避免搔抓导致皮损加重。
女性:扁平苔藓在女性中的发病情况可能与激素等因素有一定关联,需关注月经周期等对病情的可能影响;紫癜方面,女性生理期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等,需注意监测相关指标。
特殊病史人群: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者出现紫癜需高度警惕病情复发或加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出现扁平苔藓需考虑免疫状态对病情的影响,治疗时需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