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腹膜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禁食与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等、抗感染治疗依据药敏选药并考虑不同年龄用药差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非手术治疗6-8小时病情恶化等情况且不同年龄手术时机把握不同,手术方式有剖腹探查术清理腹腔和病灶处理如穿孔修补、切除病变脏器等。
一、非手术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
目的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减轻腹胀,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通过持续吸引,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胃管型号,确保减压效果且避免损伤胃肠道黏膜。
依据是胃肠持续积气积液会加重腹腔污染和腹胀,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而胃肠减压能有效缓解这些情况,有临床研究表明胃肠减压可降低腹腔感染扩散的风险。
2.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等。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选择有差异。儿童患者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骨骼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选择经肝肾代谢相对安全的药物。有研究显示合理规范的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控制腹腔内感染,降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由于腹膜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大量消化液丢失,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需要根据患者的出入量、血生化指标等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对于婴幼儿患者,其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更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肾功能状况,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例如,通过监测血钠、血钾、血钙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中电解质的含量,维持内环境稳定,这是保证患者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维持良好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助于患者整体状况的恢复和炎症的控制。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病情恶化);腹腔内原发病严重,如胃肠道穿孔、胆囊坏疽穿孔等;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出现严重的肠麻痹或中毒症状,尤其是有休克表现者;腹膜炎病因不明确,且无局限趋势者。
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迹象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权衡手术风险和获益后决定是否手术。
2.手术方式
剖腹探查术:通过手术探查明确病因,如找到穿孔的脏器等。手术中要彻底清理腹腔内的脓液、食物残渣等污染物,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尽量使腹腔清洁。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老年患者要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度,减少对机体的应激。有研究表明彻底的腹腔冲洗能降低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病灶处理: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穿孔修补、切除病变脏器等。例如,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行穿孔修补术;对于坏疽性胆囊炎,可行胆囊切除术。在处理病灶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达到有效控制感染源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