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区别
腹膜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称自发性腹膜炎,无明显原发灶,细菌经多种途径入腹腔,常见于免疫低下患者,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等,起病缓,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腹痛轻,体征轻,治疗先非手术,无效或加重可手术;继发性最常见,继发于腹腔脏器穿孔等,致病菌多为胃肠道常驻菌群,起病急,腹痛剧烈持续,伴胃肠道症状,全身感染严重,体征明显,原则上尽早手术,同时抗生素和支持治疗。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1.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明显原发性病灶,细菌通过血行、淋巴途径、女性生殖系统或肠壁进入腹腔引起的腹膜炎。常见于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2.继发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等。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等,致病菌主要是胃肠道常驻菌群,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拟杆菌、链球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原发性腹膜炎:起病相对较缓慢,全身感染症状较明显,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腹痛症状相对较轻,呈持续性隐痛,腹部体征较轻,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
2.继发性腹膜炎:起病较急,腹痛剧烈且为持续性,疼痛先从原发病变部位开始,随炎症扩散可波及全腹。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出现高热、脉快、呼吸急促等,腹部体征明显,有显著的腹膜刺激征。
三、实验室检查
1.原发性腹膜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腹水检查为渗出液,腹水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2.继发性腹膜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腹腔穿刺可抽出脓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细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四、影像学检查
1.原发性腹膜炎:腹部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腹部B超可能发现腹水等情况。
2.继发性腹膜炎: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溃疡穿孔等情况),腹部CT检查可明确原发病变部位及腹腔内炎症情况等。
五、治疗原则
1.原发性腹膜炎:一般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等)。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可考虑手术治疗。
2.继发性腹膜炎: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去除原发病灶,清理腹腔内脓液等,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原发性腹膜炎多与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继发性腹膜炎多由阑尾炎穿孔等引起,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要注意术后恢复及感染控制。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原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延误诊断,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老年人继发性腹膜炎常因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各脏器功能,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妊娠期女性:原发性腹膜炎需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时要注意手术操作对胎儿的影响,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