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脑部血管病变引发病症的统称核心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心血管病有因冠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等的冠心病、因长期高血压致心脏病变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见脑血管病有因血管阻塞致脑组织坏死的脑梗死、因血管破裂致脑组织受压的脑出血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升高成年男性特定年龄段前高于女性绝经后女性风险上升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可增加风险有基础疾病者发病风险高预防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基础疾病患者需规范用药控制指标,老年人、孕妇及有家族病史者需加强监测保健。
一、定义与范畴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涵盖一系列由于心脏和脑部血管病变引发的病症,其核心病理基础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阻塞或破裂等情况,进而影响心脏供血及脑部血液供应。
二、常见类型及病理机制
(一)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血流受阻,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时易出现心绞痛,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2.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加重,左心室代偿性肥厚,若病情持续进展可导致心力衰竭,影响心脏正常泵血功能。
(二)脑血管疾病
1.脑梗死:脑部血管被血栓等阻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堵塞血管,或脑血管本身狭窄导致血流中断。
2.脑出血:多因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周围脑组织。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骤然升高可使脆弱的脑血管破裂。
三、风险因素
(一)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脂质代谢能力减弱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逐渐升高,老年人相对更易罹患此类疾病。
(二)性别
成年男性在特定年龄段(如40岁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通常高于同龄女性,但女性绝经后风险显著上升,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关。
(三)生活方式
1.高脂饮食: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易导致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缺乏运动:身体代谢减慢,血脂、血压易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3.吸烟酗酒: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波动、血脂紊乱等。
(四)病史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这些疾病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脂血糖代谢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此类病史者。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
(一)健康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运动方面: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体重、血压和血脂。
3.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二)基础疾病管理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群,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三)特殊人群关怀
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血压、血脂等变化;孕妇需关注妊娠期高血压等相关问题,做好孕期保健;有家族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应加强健康管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