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眩晕表现多样,有真性和非真性眩晕及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血管、消化、出汗异常等)和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与年龄(45-55岁卵巢功能衰退致雌激素减少易出现)、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不良作息、饮食不均衡)、病史(既往耳部、心血管疾病者更易加重眩晕)相关。
一、眩晕的表现形式
更年期眩晕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真性眩晕),也有头重脚轻、不稳感等非真性眩晕。部分女性还可能伴有眼球震颤,这是由于前庭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眼球不自主摆动,通过眼科检查可发现。
二、伴随症状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症状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心电图检查可能发现心率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等情况,这与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有关。血压也可能出现波动,部分女性会有血压轻度升高或降低的表现,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相关。
消化系统:可能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波及到胃肠道,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
其他:还可能出现出汗异常,如阵发性多汗或盗汗,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内分泌调节紊乱有关,雌激素对体温调节中枢有一定影响,雌激素减少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出汗异常。
2.精神心理症状
很多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焦虑表现为莫名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抑郁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等。这与更年期体内激素变化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例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进而导致精神心理症状的出现。
三、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
1.年龄因素
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5岁左右的女性,随着年龄接近这个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更容易出现上述眩晕及相关症状。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体各系统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对激素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所以更年期眩晕等症状相对更易出现。
2.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更年期女性,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脑部供血可能相对不足,容易诱发眩晕症状。而且运动少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肥胖也是更年期女性出现眩晕等不适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影响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不良作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更年期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加重,激素水平波动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眩晕以及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使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情况加剧。
饮食因素:饮食不均衡,如长期摄入高盐、高脂食物,会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眩晕发生的风险;而缺乏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诱发眩晕症状。
3.病史因素
既往有耳部疾病:如果既往有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在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波动的影响下,可能会使耳部疾病的症状加重,出现眩晕等表现加重的情况。因为耳部的前庭等结构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存在一定关联,激素变化会影响耳部内环境的稳定。
有心血管病史: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时激素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得血压等指标更不稳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从而更容易出现眩晕症状,且眩晕发生时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