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视诊可见腹部膨隆、呼吸浅快;触诊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改变;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不同人群在各体征表现上有差异及需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一、视诊
腹部外形:急性腹膜炎患者常可见腹部膨隆,这是因为腹腔内炎症导致肠麻痹,肠管积气积液,使得腹部外观较正常状态更为饱满。例如,在一些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例中,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明显膨隆,与正常平坦或轻度隆起的腹部形态有显著差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腹部肌肉相对薄弱,腹部膨隆可能更为明显,需要特别注意观察。
呼吸运动:患者呼吸浅快,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因为腹膜炎引起的腹部疼痛会限制患者的深呼吸,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以维持机体的氧供。在女性患者中,由于其胸廓结构与男性不同,呼吸浅快的表现可能在外观上与男性有所差异,但本质都是为了适应腹部疼痛带来的呼吸受限情况。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腹膜炎引起的呼吸浅快可能会加重其呼吸功能的负担,需要密切关注呼吸状态的变化。
二、触诊
压痛:是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体征之一。腹部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压痛,但以原发病灶所在部位最为明显。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压痛常集中在上腹部;阑尾炎穿孔导致的腹膜炎,压痛多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压痛的感知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拒按等行为来提示压痛部位。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原手术部位周围可能会因为粘连等原因出现不典型的压痛,需要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反跳痛:当医生按压腹部某一部位后迅速抬手时,患者感到疼痛加剧,即为反跳痛。反跳痛是腹膜刺激征的重要表现之一,提示炎症累及壁层腹膜。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腹膜反应可能相对迟钝,反跳痛的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由于子宫的存在,触诊时需要特别注意手法和部位,避免对子宫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准确判断反跳痛是否由腹膜炎引起。
腹肌紧张:腹部肌肉紧张度增加,可表现为板状腹(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柔韧感(可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等慢性腹膜炎,但在急性腹膜炎早期也可能出现)。儿童的腹肌相对薄弱,腹肌紧张的程度可能不如成人明显,需要仔细触诊才能发现。对于有肥胖症的患者,由于腹部脂肪较厚,腹肌紧张的体征可能被掩盖,增加了诊断的难度,需要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三、叩诊
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一般腹腔内游离液体量在500ml以上时可查出移动性浊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即使腹腔内游离液体量不多,也可能较早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量腹腔积液可能会影响其心血管功能,需要谨慎进行叩诊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肝浊音界: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常见于胃肠穿孔,此时气体进入腹腔,导致肝浊音界被气体干扰而缩小或消失。而肝浊音界扩大可见于肝脓肿等情况。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肝脏相对较大,肝浊音界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熟悉儿童的正常肝浊音界范围来进行准确判断。对于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肝浊音界的改变可能提示腹膜炎合并了肝脏相关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四、听诊
肠鸣音:急性腹膜炎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腹膜炎导致肠麻痹,肠道蠕动减弱甚至停止。在婴幼儿患者中,由于其肠道功能相对不成熟,肠鸣音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有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腹膜炎引起的肠鸣音改变可能会加重其肠道功能的紊乱,需要综合评估肠道功能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