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患了子宫内膜癌呢
子宫内膜癌的排查包括症状表现排查,如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未绝经者月经紊乱等及阴道排液;妇科检查初步判断,如妇科触诊评估子宫等情况、宫颈检查排除宫颈病变;辅助检查确诊,经阴道B超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分段诊刮是金标准、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并活检;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中CA125对部分患者有参考价值但非特异,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排查
1.阴道出血
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较常见的症状,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量不多,但也有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多类似月经。对于未绝经女性,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这是因为肿瘤组织侵犯子宫内的血管等结构,导致异常出血。例如,相关研究统计显示,约70%-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症状。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阴道出血的风险;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女性,发生这种异常阴道出血更需警惕子宫内膜癌。
2.阴道排液
患者可出现阴道排液增多,多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如果合并感染,还可伴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渗出液与宫颈管、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液等混合排出所致。不同年龄的女性,阴道排液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本质都是肿瘤相关的异常分泌物排出。
二、妇科检查初步判断
1.妇科触诊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及盆腔内情况。子宫内膜癌早期子宫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可能增大、变软等。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妇科触诊的感受和判断标准有一定参考范围,但总体是评估子宫及周围组织的基本状况。例如,正常未孕子宫大小相对固定,而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可能超出正常范围。
有妇科疾病病史的女性,在妇科触诊时更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等可能影响妇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宫颈检查
检查宫颈外观,排除宫颈病变导致的类似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可能外观正常,但需与宫颈病变进行鉴别。比如宫颈息肉等宫颈病变也可能有阴道出血等表现,通过宫颈检查可以初步区分。
三、辅助检查确诊
1.B超检查
经阴道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等。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5mm,未绝经女性子宫内膜异常增厚等情况)、回声不均匀等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癌。不同年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的正常范围不同,例如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有变化,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相对较薄,当出现异常增厚时需高度重视。
肥胖女性由于腹部脂肪厚,经腹部B超可能影响检查效果,经阴道B超相对更准确;有盆腔手术史等情况可能影响B超检查对子宫及周围组织的观察。
2.分段诊刮
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是否有癌细胞及癌细胞的类型等。操作时先刮取宫颈管组织,再刮取宫腔内膜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分段诊刮时,操作难度和注意事项略有不同,比如老年女性宫颈可能较硬,操作需更轻柔。
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女性进行分段诊刮需谨慎,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等情况。
3.宫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看到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或早期子宫内膜癌,宫腔镜检查能更直观地发现病灶。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宫腔镜检查时,需根据其身体状况和配合程度等调整操作方式,比如儿童一般不进行宫腔镜检查,而成年女性根据病情决定。
四、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1.CA125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会升高,但CA125升高并非特异性指标,其他妇科疾病如卵巢癌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不过,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升高的比例相对较高。
有卵巢疾病病史等情况可能影响CA125的检测结果判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