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神经痛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发病机制涉及病毒因素使神经炎症、损伤及神经因素致神经冲动传导紊乱等,临床表现有持续时间长、性质多样、痛觉过敏及皮疹呈带状分布等,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力低下、既往病史等,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等,鉴别需与其他神经痛疾病区分,不同人群患病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会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诱因作用下,病毒被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皮疹,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等,导致神经痛。
二、发病机制
1.病毒因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在神经节及相应神经分布区域复制,引发神经的炎症反应。病毒会损伤神经纤维,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冲动异常传导,从而产生疼痛。例如,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会引起神经细胞因子释放改变,如前列腺素、神经生长因子等的异常增多,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
2.神经因素:受累神经发生脱髓鞘改变等病理变化。正常神经的髓鞘对神经冲动的传导有绝缘和加快传导的作用,当髓鞘受损后,神经冲动传导紊乱,可产生异位冲动,引起疼痛。而且,神经损伤后会出现神经可塑性改变,使神经中枢对传入的痛觉信号的处理发生异常,产生痛觉过敏等现象,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引发强烈的疼痛感觉。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
持续时间长:带状疱疹神经痛可在皮疹消退后仍然存在,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程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更久。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等剧烈疼痛。例如,有的患者感觉像被电击一样一阵一阵地疼痛,有的则是持续的烧灼样疼痛。
痛觉过敏:对触觉、温度等刺激异常敏感,轻轻触碰皮肤就会引发剧烈疼痛。比如,微风拂面或衣服摩擦皮肤都可能成为触发疼痛的诱因。
2.皮疹表现:在疼痛区域通常会出现成簇的水疱,水疱一般沿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这也是“带状疱疹”名称的由来。水疱初期为清亮液体,随后可浑浊、破溃、结痂等。
四、危险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例如,50岁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显著增加,这与老年人神经修复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抵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及后续的神经痛。
3.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曾经患过带状疱疹的人,再次发生病毒再激活导致神经痛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沿神经分布的带状皮疹和剧烈的神经痛等。同时,医生可能会结合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皮肤活检等,以明确神经的病理改变情况。
2.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引起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等部位的疼痛,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带状分布不同;三叉神经痛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发作性剧痛,疼痛特点和分布区域与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明显区别。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神经痛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疼痛可能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影响睡眠、食欲等。需要更加注重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同时要密切关注疼痛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适当的治疗。
2.免疫力低下人群:这类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神经痛后,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例如,对于艾滋病患者,要在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基础上处理神经痛问题。
3.儿童:儿童患带状疱疹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也需要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表达疼痛的能力有限等特点,要更加细心观察其症状表现,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疼痛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