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会引发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瞳孔变化、神经系统体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等多方面状况。意识障碍程度可用GCS评分评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生命体征改变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的相应变化,不同性别、生活方式患者有不同特点;瞳孔变化分单侧和双侧改变,不同年龄患者反应有别;神经系统体征有运动障碍、脑膜刺激征等,不同年龄患者影响不同;颅内压增高表现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各异且需与眼部原发疾病鉴别。
一、意识障碍
表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从轻度的嗜睡到深度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患者可能由伤前的清醒状态迅速陷入昏迷,昏迷程度可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GCS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重。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意识障碍的耐受和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颅脑代偿能力相对较好,初期意识障碍表现可能不典型,但随着病情进展会迅速恶化;老年人则可能本身基础状况较差,意识障碍出现后恢复相对困难。
二、生命体征改变
呼吸:可能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如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等。这是因为颅脑损伤影响了呼吸中枢的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呼吸改变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呼吸中枢相对脆弱,呼吸节律改变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老年人呼吸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颅脑损伤后呼吸改变可能加重其呼吸功能的紊乱。
循环:血压可能先升高后降低,脉搏可先加快后减慢。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与颅脑损伤导致的颅内压升高、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在不同性别患者中,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身体基础状况不同对血压和脉搏变化的耐受有所不同;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者,其血管弹性等基础状况不同,对循环改变的反应可能有差异。
体温:体温可升高,这是由于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中枢性发热可能更易出现且体温波动较大;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中枢性发热时体温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监测。
三、瞳孔变化
单侧瞳孔改变:伤侧瞳孔可能先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动眼神经受损,常见于小脑幕切迹疝早期。不同年龄患者的瞳孔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的动眼神经相对较娇嫩,损伤后瞳孔改变可能更迅速;老年人由于眼部基础情况可能有退变,对瞳孔改变的察觉可能相对不敏感。
双侧瞳孔变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可能是脑干损伤或晚期脑疝的表现。在不同病史的患者中,如有既往眼部疾病的患者,出现瞳孔变化时需要鉴别是原发眼部疾病还是颅脑损伤所致。
四、神经系统体征
运动障碍:可出现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变等。如一侧肢体肌力下降,不能正常活动。不同年龄患者的运动功能基础不同,儿童的运动功能正在发育中,颅脑损伤后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其未来运动功能的发展;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肌肉萎缩、关节退变等情况,运动障碍可能加重其生活自理困难。
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脑膜刺激征的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不适对脑膜刺激征相关的颈部疼痛等感觉更敏感;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卧床者,本身存在发生脑膜刺激征相关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患者常诉剧烈头痛,且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是由于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引起。儿童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达头痛,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老年人头痛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的呕吐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喷射性呕吐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可能减退,呕吐后可能对身体状况的影响更需关注。
视神经乳头水肿:晚期可能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眼底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提示颅内压持续增高较久。对于有基础眼部疾病的患者,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时需要鉴别是眼部原发疾病还是颅内压增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