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指妊娠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28周前胎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37周后接近成熟;早产对早产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有不良影响,孕妇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及胎儿多胎、遗传等是影响早产的因素;孕妇可通过定期产检、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早产,有早产高危因素者需密切关注自身,出现异常立即就医。
一、早产的定义及时间界定
早产是指妊娠达到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者。这里的28周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因为在妊娠满28周之前,胎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而满37周后胎儿已基本成熟,接近足月妊娠状态。
(一)28周前的妊娠情况
妊娠不足28周时,胎儿体重通常较轻,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出生后生存能力极低,即使存活也往往面临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风险极高。
(二)37周后的妊娠情况
妊娠满37周后,胎儿各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出生后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接近足月儿的生理状态。
二、早产的相关风险及影响因素
(一)对早产儿的影响
1.呼吸系统: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等。这是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导致肺泡塌陷,影响气体交换。例如,有研究表明,早产周数越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率越高,28-32周早产的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32-37周早产的婴儿。
2.神经系统:可能出现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神经系统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导致早产儿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癫痫等后遗症。如一些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早产婴儿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困难的比例高于足月儿。
3.其他系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如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喂养困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感染等。
(二)影响早产的因素
1.孕妇因素
年龄:孕妇年龄过小(如小于18岁)或过大(如大于35岁)都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年轻孕妇可能存在自身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难以支撑足月妊娠的情况;高龄孕妇则因卵子质量下降、子宫内环境改变等因素易发生早产。
生活方式:孕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早产风险。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胎盘血供,影响胎儿营养供应;酗酒可能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进程。
病史: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内感染等病史时,早产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例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全身小血管痉挛,胎盘灌注不足,易引发早产。
2.胎儿因素: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胎盘功能相对不足,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另外,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时,也可能导致早产发生。
三、早产的预防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孕妇的预防措施
1.定期产检: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孕期的各种异常情况,如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以降低早产风险。通过产检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等,早期发现可能导致早产的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孕妇自身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孕妇身体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和生理状态,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妊娠的耐受能力。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孕妇本身患有一些可能导致早产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将病情控制在良好状态,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例如,糖尿病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以降低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年龄较大、有多次流产史、有妊娠合并症等情况的孕妇,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早产的先兆表现,需要及时处理以尽可能延长孕周,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