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发生在女性卵巢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但死亡率居首,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病因有遗传、激素、生活方式等因素。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有腹部肿块等症状。诊断靠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预后与分期等有关,早期较好晚期差且复发率高。预防可通过遗传咨询检测、避孕生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妇科检查等。
一、卵巢癌的定义
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产生卵子并分泌性激素。
二、卵巢癌的发病情况
1.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居首位。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一定差异,一般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对略高一些。从年龄角度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年轻女性也可能患病,但相对较少见。
2.性别因素:仅发生在女性身上,因为男性没有卵巢结构。
三、卵巢癌的病因
1.遗传因素:约10%的卵巢癌患者有遗传家族史。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有此类家族遗传病史的女性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卵巢相关的监测。
2.激素因素:长期应用促排卵药物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另外,未生育、初潮早、绝经晚等因素也与卵巢癌发病有关,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女性体内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导致卵巢长期受到激素的刺激等。
3.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高脂饮食可能与卵巢癌发病有一定关联;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卵巢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四、卵巢癌的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仅有腹部不适、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盆腔肿块。
2.中晚期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水、消瘦、乏力等症状。当肿瘤转移至其他部位时,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骨骼可出现骨痛等。
五、卵巢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初步了解卵巢的形态、大小以及有无肿块等情况,能发现直径1-2厘米以上的盆腔肿块。
CT及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肿瘤的分期等有重要意义。
2.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是卵巢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常明显升高,但它并非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而在一些卵巢癌患者中CA125可能不升高,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卵巢癌的金标准,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六、卵巢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卵巢癌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有可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中晚期卵巢癌,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为后续的化疗等治疗创造条件。
2.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也可用于晚期卵巢癌的姑息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
七、卵巢癌的预后
卵巢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是否规范等。早期卵巢癌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卵巢癌预后则较差。但总体来说,卵巢癌的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八、卵巢癌的预防
1.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有卵巢癌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预防措施,如密切的妇科检查等。
2.避孕与生育相关措施:对于有卵巢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可通过口服避孕药等方式进行避孕,这可能对卵巢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在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育时间等。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4.定期妇科检查:成年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盆腔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的异常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