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会引发运动、认知、言语、吞咽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等,需系统康复训练;认知障碍有记忆力等问题,可通过认知训练及控制基础病改善;言语功能障碍影响交流,言语治疗师针对性治疗并关注心理;吞咽功能障碍致吞咽困难等,需评估后调整食物或鼻饲等干预且控制基础病。
一、运动功能障碍
1.表现及影响:脑血管病后遗症中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的肢体活动,如无法正常行走、持物等。这是因为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受损,使得对肢体运动的神经调控出现问题。例如,一项研究表明,约60%-80%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等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可能由于身体机能本身相对较弱,恢复运动功能的难度相对更大;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潜力可能稍大,但也需要积极的康复干预。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可能运动功能恢复更慢,有运动习惯的患者可能相对更有利于康复训练的开展,但都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2.康复干预: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康复训练的安全和效果。
二、认知障碍
1.表现及影响:部分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记忆力减退可能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明显,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患者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关注及处理能力,执行功能障碍则会导致患者在完成复杂任务时出现困难,如不能合理规划日常生活中的事务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认知障碍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本身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减退趋势,脑血管病可能加重这种减退;年轻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可能会对其工作、学习等产生严重影响。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等病史的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可能性也需要重点关注。
2.应对措施:可以通过一些认知训练来改善,如记忆力训练(通过记忆游戏、重复记忆特定信息等方式)、注意力训练(采用专注度相关的训练活动)等。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对于预防和改善认知障碍也非常重要,要积极管理患者的基础病史,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以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
三、言语功能障碍
1.表现及影响:言语功能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等。失语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不能理解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等,构音障碍则主要是发音不清、说话不流利等。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困难,进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不同年龄的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影响程度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在意交流方面的障碍对其社会交往、工作等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相对更适应一定程度的交流困难,但也需要得到有效的干预来改善交流状况。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言语功能障碍可能更容易发生或加重,而有脑血管病病史且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2.干预方法:言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言语障碍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发音器官的训练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同时继续管理好基础疾病,为言语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四、吞咽功能障碍
1.表现及影响: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吞咽困难会导致患者进食量减少,进而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饮水呛咳则可能导致误吸,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吞咽功能障碍可能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误吸等严重后果;儿童患者若发生脑血管病导致吞咽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的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增加,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特别注意吞咽功能的评估和干预。
2.评估与干预:首先要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判断吞咽困难的程度和类型。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干预,如对于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调整食物的质地,改为糊状、泥状等易吞咽的食物;对于中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要注意预防误吸,如在进食时保持患者合适的体位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改善整体身体状况,利于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