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原因复杂,包括孕妇因素(感染、子宫胎盘、不良生活方式、多胎妊娠等)、胎儿胎盘因素(胎儿畸形、生长受限、胎盘分泌异常等)及其他因素(社会心理、医源性等),其中孕妇下生殖道感染约50%早产与之有关,子宫畸形、胎盘异常等也可致早产,不良生活方式、多胎妊娠等增加风险,胎儿畸形、生长受限等影响,胎盘分泌异常可引发,社会心理及医源性因素也有影响。
一、孕妇因素
1.感染因素
生殖道感染:孕妇下生殖道感染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的病原体可上行感染宫腔,引发绒毛膜羊膜炎,进而导致早产。有研究表明,约50%的早产与感染有关,其中厌氧菌、衣原体、B族链球菌等感染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孕妇都可能受到感染因素的影响,育龄女性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性生活卫生等,更容易发生生殖道感染。
全身感染:孕妇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如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母体全身炎症反应,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诱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合并糖尿病等,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从而增加早产发生的可能性。
2.子宫胎盘因素
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情况,子宫的形态和结构异常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环境。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内膜供血不足等,使得子宫难以维持正常的妊娠时长,容易引发早产。不同年龄的孕妇若存在子宫畸形,其早产风险均高于正常子宫结构的孕妇,且年龄越大,可能子宫的代偿能力越差,早产风险可能相对更高。
胎盘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盘异常情况也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前置胎盘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容易发生无痛性阴道流血,反复出血可导致孕妇贫血、感染等,进而刺激子宫收缩引发早产。胎盘早剥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会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缺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极易导致早产。
3.其他孕妇相关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孕妇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早产风险。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酗酒则可能干扰胎儿的正常代谢和发育过程,增加早产发生的几率。无论是年轻孕妇还是年龄较大的孕妇,不良生活方式对早产的影响都较为显著,且随着吸烟、酗酒程度的加重,早产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宫内压力增高,容易引发子宫收缩。而且多胎妊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孕妇,这些并发症也会促使早产的发生。多胎妊娠的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因为其早产风险远高于单胎妊娠,不同年龄段的多胎妊娠孕妇都需要特别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二、胎儿、胎盘因素
1.胎儿因素
胎儿畸形:胎儿存在严重的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等情况时,往往难以维持正常的妊娠至足月。例如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等,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会影响其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等机制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不同孕周的胎儿,若存在畸形情况,早产的可能性均较高,而且随着胎儿畸形程度的加重,早产发生的时间可能更早。
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是指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胎儿在宫内营养供应不足、胎盘功能不良等原因可导致生长受限,这会使胎儿对宫内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早产。无论是由于孕妇自身营养摄入不足还是胎盘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的胎儿生长受限,都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状况,以降低早产的风险。
2.胎盘因素
胎盘分泌异常: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来维持妊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雌激素等。当胎盘分泌功能异常时,如孕激素分泌不足,无法维持子宫的松弛状态,就容易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胎盘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等也参与了妊娠的维持和调节,若这些细胞因子失衡,也可能导致早产的发生。
三、其他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孕妇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心理状态下,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母体的生理功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增加早产的风险。例如一些年轻孕妇由于对妊娠的担忧、工作压力等原因,心理负担较重,这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孕妇,社会心理因素对早产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正常妊娠至关重要。
2.医源性因素:一些医疗操作或治疗措施也可能导致早产。例如在孕期进行不必要的宫颈内口操作等,可能会刺激子宫引发收缩;某些药物的使用不当也可能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早产。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和合理用药,以减少医源性因素导致早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