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时的下腹痛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下腹痛包括着床痛(受精后6-12天左右,轻微且持续短,受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和子宫增大牵扯痛(中晚期,隐痛或牵拉痛,改变体位时明显,受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病理性下腹痛包括先兆流产或早产(伴阴道流血、腰酸,高龄、有特殊病史孕妇风险高)、宫外孕(停经后一侧下腹隐痛、酸胀或撕裂样痛伴阴道流血,20-30岁、有盆腔炎症等病史者易发生)、胎盘早剥(妊娠晚期突发持续性下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流血,高龄、多胎、有基础病孕妇风险高)、妊娠合并阑尾炎(下腹痛部位不典型,初期上腹部或脐周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等,年轻孕妇易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
一、生理性下腹痛
1.着床痛:部分女性在怀孕早期,受精卵着床时可能会出现轻微下腹痛,一般疼痛较轻微,持续时间短。这是因为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时会引起少量出血及子宫的轻微收缩,相关研究显示约有1/3的女性在着床时会有这种轻度不适表现,多发生在受精后6-12天左右,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较好,着床痛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也有个体差异;而年龄偏大的女性,身体对着床的反应可能稍有不同,但总体机制相似。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身体状态良好的女性,着床痛可能相对较轻;若生活方式不佳,如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这种轻微不适的感觉。
2.子宫增大牵扯痛:怀孕中晚期,随着子宫逐渐增大,子宫周围的韧带会受到牵扯,从而引起下腹痛。这种疼痛多为隐痛或牵拉痛,一般在改变体位时可能会更明显,比如从卧位改为站立位时。研究表明,怀孕12周后子宫开始超出盆腔,子宫韧带的牵扯就会逐渐显现,这是孕期常见的生理现象。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孕妇,子宫增大对韧带的牵扯感受可能有差异。年轻孕妇身体柔韧性等相对较好,可能对这种牵扯痛的耐受程度稍高;而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可能对同样程度的牵扯痛感觉更明显。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的孕妇,如久坐、久站等,会加重子宫韧带的牵扯,从而使下腹痛感觉更显著;而保持良好姿势、适当活动的孕妇,可能相对减轻这种疼痛。
二、病理性下腹痛
1.先兆流产或早产:如果下腹痛伴有阴道流血、腰酸等症状,可能是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或先兆早产(妊娠28周至37周前)。这种情况是因为子宫收缩引起,需要及时就医。例如,有研究显示,约15%-20%的孕妇在孕期会出现先兆流产相关症状,其中下腹痛是常见表现之一。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先兆流产或早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高龄孕妇的卵子质量、子宫环境等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对于高龄孕妇,更要密切关注下腹痛等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病史因素:有既往流产史、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等病史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或早产的可能性更大,对于这类有特殊病史的孕妇,在孕期要加强监测,出现下腹痛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2.宫外孕:宫外孕时,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典型表现为停经后下腹痛,常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随着胚胎的发育,可能会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同时伴有阴道流血。据统计,宫外孕的发生率约为2%左右,其中下腹痛是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宫外孕,但20-30岁的女性相对发生率稍高,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生殖系统相对活跃,但输卵管等结构可能存在一定潜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生活方式:有过盆腔炎症、输卵管手术史等情况的女性,生活方式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会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进而在怀孕时更容易出现下腹痛等宫外孕相关表现。
3.胎盘早剥: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孕妇会出现突发的持续性下腹痛,伴有或不伴有阴道流血,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胎盘早剥的发生率约为0.4%-2.1%,下腹痛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多胎妊娠孕妇等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状况相对复杂,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增加,所以这类孕妇更要重视孕期下腹痛等情况。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病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孕妇在孕期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下腹痛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4.妊娠合并阑尾炎:孕期由于子宫增大,阑尾位置发生改变,妊娠合并阑尾炎时,下腹痛的部位可能不典型,初期可能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随后转移至右下腹,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妊娠各时期都可能发生,其发生率约为0.1%-0.8%。
年龄因素:年轻孕妇相对更可能发生妊娠合并阑尾炎,因为年轻女性的阑尾生理结构等相对更易发生炎症等情况,而且孕期身体变化可能使症状不典型,更需警惕。
生活方式:孕期不注意饮食卫生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肠道感染等风险,进而诱发妊娠合并阑尾炎,所以孕期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卫生等对预防妊娠合并阑尾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