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眩晕症是儿童时期以头晕、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耳源性、中枢性、全身性因素,临床表现有眩晕发作特点及伴随症状,诊断需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儿童)护理要注意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等。
一、儿童眩晕症的定义
儿童眩晕症是一种儿童时期出现的以头晕、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常见病因
1.耳源性因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见于儿童,是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头位变动时刺激半规管引起眩晕。研究表明,儿童头部外伤、耳部感染等可能诱发耳石脱落导致BPPV。例如,有儿童因轻度头部撞击后出现BPPV相关症状。
梅尼埃病: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其发病机制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及波动性听力下降。儿童梅尼埃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有家族史的儿童相对更易患病。
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犯前庭神经导致眩晕。儿童在呼吸道感染后易发生前庭神经炎,起病较急,眩晕症状较重,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中枢性因素
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炎症累及前庭中枢相关结构可引起眩晕。儿童患神经系统感染时,除了发热、头痛等症状外,可能出现眩晕表现,脑脊液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颅脑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头部外伤较为常见,颅脑外伤可能损伤前庭中枢或内耳结构,从而导致眩晕。例如,头部遭受撞击后可能出现眩晕伴随头痛、呕吐等症状。
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良等,可影响前庭功能相关的神经通路,导致儿童出现眩晕症状,这类患儿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3.全身性因素
贫血:儿童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前庭器官等缺氧,引起眩晕。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在儿童中较为多见,长期营养不良等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进而出现眩晕,同时患儿可能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机体缺氧,引起眩晕。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影响血液循环,使得前庭等器官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出现眩晕症状。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儿童若饮食不规律等可发生低血糖,血糖过低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眩晕、多汗、心慌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1.眩晕发作特点
可为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等,短则数秒至数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更长。例如,BPPV引起的眩晕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多在数秒-1分钟左右;而中枢性眩晕如脑炎导致的眩晕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且病情变化相对复杂。
发作时儿童可能表现为站立不稳、不敢睁眼、身体向一侧倾倒等。
2.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是儿童眩晕常见的伴随症状,由于眩晕刺激前庭神经,引起自主神经反射,导致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
听力改变:部分耳源性眩晕患儿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如梅尼埃病患儿可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及耳鸣。
神经系统症状:中枢性眩晕患儿可能伴有头痛、意识障碍、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炎患儿可能出现头痛、嗜睡甚至抽搐等表现。
全身症状:贫血引起的眩晕患儿可伴有面色苍白、乏力;低血糖引起的眩晕患儿可伴有多汗、饥饿感等。
四、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采集
了解患儿眩晕发作的诱因,如是否有头部外伤、感染、饮食情况等。例如,询问患儿眩晕发作前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是否有头部碰撞史等。
询问眩晕发作的特点,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的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
耳部检查:检查外耳道、鼓膜情况,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如眼震检查等。眼震是前庭功能异常的重要体征,通过观察患儿眼球运动可初步判断前庭功能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儿的肌力、肌张力、反射、脑膜刺激征等,以判断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全身系统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检查,如听诊心脏、检查面色等,以排查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眩晕。
3.辅助检查
听力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耳部病变导致的眩晕,对于梅尼埃病等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帮助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颅脑外伤、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例如,对于怀疑颅脑病变引起眩晕的儿童,头颅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感染指标等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贫血;血糖检查可排查低血糖;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病毒抗体等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眩晕。
五、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对于耳源性眩晕,如BPPV可通过复位治疗缓解症状;梅尼埃病可根据病情采取改善内耳循环等治疗;前庭神经炎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中枢性眩晕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神经系统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颅脑外伤需根据损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等。
全身性因素导致的眩晕,如贫血需纠正贫血,低血糖需补充血糖等。
2.对症支持治疗
休息:眩晕发作时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刺激,以缓解症状。
止晕对症:可使用一些改善眩晕症状的药物,但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眩晕症状明显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等,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的患儿,需保证营养均衡,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
六、特殊人群(儿童)护理与注意事项
1.休息与活动
眩晕发作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避免患儿进行剧烈运动或快速的头部转动等动作,防止眩晕症状加重。因为儿童在眩晕时平衡能力下降,剧烈活动可能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
2.饮食护理
对于贫血引起眩晕的儿童,应给予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保证营养摄入以纠正贫血。对于低血糖引起眩晕的儿童,应准备一些含糖食品,如糖果、饼干等,在发作时及时食用以缓解症状,但平时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低血糖再次发生。
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变化。如发现眩晕症状加重、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全身情况恶化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及时观察病情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心理护理
儿童在眩晕发作时可能会感到恐惧、不安,家长应给予患儿心理安抚,向患儿解释病情,缓解其紧张情绪。例如,通过陪伴、讲故事等方式让患儿放松,有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