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免疫系统疾病、肿瘤因素、药物因素等。
1.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像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可能产生错误识别,将自身红细胞当作“外来入侵者”进行攻击,引发溶血。
2.免疫系统疾病
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不仅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也可能攻击红细胞,造成溶血性贫血。
3.肿瘤因素
某些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细胞会干扰正常免疫功能,使机体产生异常抗体,破坏红细胞。此外,实体瘤如肺癌、卵巢癌等也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溶血。
4.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能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膜蛋白结合,改变红细胞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发溶血。
若出现乏力、头晕、黄疸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