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与病因
小孩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问题,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病因多为饮食不均衡,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良排便习惯,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规律;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减慢;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等。此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肌无力等也可能导致便秘,但相对较少见。
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主要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段肥厚、扩张。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导致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肠管运动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
小孩便秘症状相对较轻且较为常见。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可能每周排便少于2-3次;粪便干结、坚硬,呈颗粒状;排便时费力、困难,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挣扎等表现。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但一般精神状态较好。
巨结肠临床表现较为严重且具有特征性。新生儿期多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出生后24-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随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胆汁样或粪便样物质。随着年龄增长,患儿主要表现为顽固型便秘,数周甚至数月才排便一次,腹胀明显,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可触及充满粪便的肠袢。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情况。
3.诊断方法
小孩便秘主要依据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孩子的饮食、排便习惯、生活方式等情况。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胀满,有时可触及粪块。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腹部X线检查,排除肠梗阻等其他疾病。
巨结肠诊断相对复杂。病史方面,有胎便排出延迟等典型表现高度提示本病。直肠指检可发现壶腹部空虚,拔出手指后有大量气体和粪便呈喷射状排出。辅助检查包括钡剂灌肠造影,可显示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是诊断巨结肠的重要方法;直肠黏膜活检,通过检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有无来确诊;直肠测压,了解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