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是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发病主要因在采矿等行业长期接触含特定粉尘且受粉尘特性影响、工作环境防护措施缺失不当及个体易感性差异所致。
一、尘肺病的定义
尘肺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导致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肺部出现粉尘结节和肺纤维化,会不同程度影响肺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生产性粉尘的长期吸入
1.粉尘来源及接触行业:在采矿(如煤矿开采、金属矿开采)、采石、机械制造(如铸造行业中打磨、喷砂等工序)、建筑(如凿岩、抹灰等作业)等行业中,劳动者长时间接触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如石英粉尘)、煤尘、石棉尘等生产性粉尘。例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石棉加工厂工人长期接触石棉尘,这类职业暴露是引发尘肺病的重要因素。
2.粉尘特性影响:粉尘的粒径是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更容易深入肺泡,对肺部造成损害。此外,粉尘的溶解度、比重等特性也会影响其在肺部的沉积和对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如某些化学毒性较强的粉尘会加重肺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程。
(二)防护措施缺失或不当
如果工作环境中缺乏有效的防尘措施,如未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通风设施不完善等,会导致劳动者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使得粉尘大量进入呼吸道并在肺内潴留,增加了尘肺病的发病风险。例如,在一些小型采石场或没有良好通风设备的工厂,工人长期处于粉尘弥漫的环境中,却未采取恰当的防护手段,极易引发尘肺病。
(三)个体易感性差异
不同个体对粉尘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一些劳动者可能由于自身肺部基础状况、遗传因素等原因,在同样的粉尘暴露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尘肺病。比如,本身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劳动者,其肺部防御功能相对较弱,接触粉尘后更易出现肺部病变并发展为尘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