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临床表现有男女差异,男性多发际线后移呈M型且头顶稀疏,女性多头顶弥漫性稀疏整体变细;毛发显微镜检可见毛发直径变小、粗细不均及短毳毛增多;皮肤镜下可见毛发粗细不均、短毳毛增多、毛囊开口有脂栓、血管扩张等;病史采集需问家族遗传史、生活方式并排查继发性脱发因素以辅助诊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脂溢性脱发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头发稀疏、变细。男性多呈现发际线逐渐后移,形成M型脱发,随后头顶毛发逐渐稀疏;女性则常表现为头顶部位毛发弥漫性稀疏,发际线一般无明显后移,但头发整体变细变软。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青春期后男性因雄激素水平变化更易出现典型脱发表现,而女性脱发可能受内分泌周期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同阶段性变化。
二、毛发显微镜检查
通过毛发显微镜观察可见毛发直径变小,出现较多毳毛。正常毛发直径相对均匀,而脂溢性脱发患者毛发粗细不均现象明显,且短毳毛数量增多,这是由于毛囊微小化导致毛发生长周期改变,进而表现出毛发形态学的变化,该检查可作为辅助判断脂溢性脱发的重要依据之一,能直观反映毛囊受损及毛发生长状态。
三、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下可观察到多种特征性表现,如毛发粗细不均、短毳毛增多、毛囊开口处可见油脂样物质(脂栓)、血管扩张等。这些特征与脂溢性脱发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毛囊周围炎症及皮脂腺分泌异常等因素在皮肤镜下可体现为相应表现,通过皮肤镜检查能更精准地辅助诊断脂溢性脱发,与临床表现及毛发显微镜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四、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家族遗传史至关重要,脂溢性脱发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脂溢性脱发,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同时需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如是否存在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内分泌水平,进而加重脂溢性脱发的进展。另外,还需排查是否有其他可能导致脱发的继发性因素,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脱发干扰,从而更准确判断是否为单纯的脂溢性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