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感染由该病毒引起属小RNA病毒科,传播途径包括粪-口、呼吸道飞沫、接触,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婴幼儿且夏秋季流行,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临床表现有典型手足口病及重症并发症,诊断依靠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预防需个人卫生、环境消毒、避免接触,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护。
一、定义与病原学特征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急性传染病。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包膜,具有耐酸、耐乙醚的特性。
二、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餐具等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病毒,可经吸入传播。
3.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可感染。
三、好发人群与流行特点
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5岁以下婴幼儿。流行季节多为夏秋季,传染源包括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粪便、咽部分泌物、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传染性较强。
四、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伴有发热。
2.重症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如通过核酸检测法检测患者粪便、咽拭子等标本中的EV71核酸,或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测(如特异性IgM抗体)辅助诊断。
六、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
2.环境消毒:托幼机构等场所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3.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流行期间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需格外注意防护,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防护,出现相关症状需尽早诊治。



